[发明专利]高性能物理法除尘脱硫一体化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2270.8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7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张国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凯;张国志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47/00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225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21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性能 物理 除尘 脱硫 一体化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物理法除尘脱硫一体化吸收塔。
背景技术
湿法FGD工艺属于煤燃烧的脱硫技术,逆流喷淋塔是比较常用的湿法脱硫吸收塔,烟气从吸收塔下部进入,脱硫剂通过上部的喷嘴喷淋成雾滴,烟气逆向与雾滴接触,通过塔内烟气使大部分液滴保持悬浮状态。在吸收塔出口设置两级除雾器,以除去烟气中携带的雾滴,净化后烟气由塔底出烟口排出。该吸收塔内由上至下分为吸收区、氧化区和中和区,所述吸收区位于喷淋管以下300mm以内区域,氧化区位于反应罐液面至吸收区以下区域。烟气中的SO2溶入吸收液的过程几乎全部发生在吸收区内,该区域内仅有部分HSO3被烟气中的O2氧化成H2SO4,由于碱液和烟气在吸收区内的接触时间仅数秒钟,接触时间短、接触面积小,造成反应不充分,排出的烟气中含硫量达不到要求,对烟尘处理效果达不到国家标准,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碱性浆液和烟气接触时间长、接触面积大,反应充分,脱硫效果好,排出的烟气中含硫量极低、含烟尘量低,可达到国家标准,处理效率可达99%以上,对环境污染小的高性能物理法除尘脱硫一体化吸收塔。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性能物理法除尘脱硫一体化吸收塔,包括塔体,在塔体底部设置碱液槽,在塔体下部位于碱液槽上方设有烟气入口,在塔体顶部设有净烟气出口,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塔体内位于烟气入口上方设置烟气均流器,在塔体上部设置有上下分层布置的板架,每层板架由多列呈平行倾斜状的板架组构成且每组板架由多个并列布置且贯通在塔体内的板架构成,上下相邻的两层板架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上下相邻且彼此对应的板架的端部正对,在上下布置的板架的背面设置有上端敞口的防腐水囊布袋,所述水囊布袋内设有多个并列布置的长条状水囊,在塔体上位于板架上面设置水管,在水管上安装有多个水嘴,所述水嘴的出水口位于对应的水囊布袋的水囊的上端口内。
所述水囊布袋的孔隙度按照其对应的上层板架至下层板架顺序逐渐变大。
所述烟气均流器包括均流器板体,在均流器板体上由内至外设有多组呈环形分布的均流主导孔,所述均流主导孔的横截面积按照由外至内的顺序逐渐减小,在所述均流器板体上位于相邻的均流主导孔之间设有均流副导孔。可解决塔体轴心处的负压过大使烟气由塔体的中心处快速流出的问题,从而使烟气均匀地通过烟气均流器,按出口烟气的距离由计算机辅助计算经实测达到烟气均流目的。
所述均流主导孔和均流副导孔均是由中心均流导孔和内、外环形均流导孔构成。由均流器上方落下的碱液在烟气的压力作用下大部分流至烟气均流器的均流主、副导孔的内壁上,延长了碱液的停留时间,并且增加了碱液与烟气均流器的接触面积,烟气与碱性浆液接触时间长、接触面积大,反应充分,脱硫效果好。
所述水囊布袋两侧固设有拉绳,在板架两侧设有与拉绳形状相同的沟槽,所述拉绳插装在沟槽内,且拉绳的自由端经打结固定在板架上的拉绳穿孔内。
所述中心均流导孔和内、外环形均流导孔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为锥面。
所述中心均流导孔和内、外环形均流导孔由内至外通过与均流器板体为一体的筋板连接。
在塔体内对应每层板架底端位置设有圈梁,在圈梁上对应每层板架的端部设置支座,所述板架设置在支座上。
所述烟气均流器和板架为FRP材质。
所述圈梁和支座为FRP材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在塔体内位于烟气入口上方设置烟气均流板,由外至中心布置在烟气均流板上的均流主导孔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按出口烟气的距离进行计算机辅助计算经实测达到烟气均流目的。可解决塔体轴心处的负压过大使由中心处流出的问题,从而使烟气均匀地通过烟气均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凯;张国志,未经张凯;张国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22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