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摩擦短管桩的复合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40932.8 | 申请日: | 2015-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8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闯;王成斌;刘龙武;刘江波;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闯;王成斌;刘龙武;刘江波;冯林 |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5/44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 地址: | 570204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摩擦 短管桩 复合 地基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软土路基的复合地基结构,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微型摩擦短管桩复合地基结构。本发明还涉及该微型摩擦短管桩的复合地基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滨海软土常以松散饱和粉质黏土、粉砂为主,在浅层含有淤泥质黏土。高速公路路基修筑中,滨海软土厚度不大时,一般采用换填、抛石挤於、垫层法处理;对于厚层浜塘软土,则常采用水泥搅拌桩、CFG桩进行处理。对于建设成本低的低等级公路,如县乡公路和旅游公路,若采用水泥搅拌桩、CFG桩进行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虽然技术成熟,但往往因成本高难以被业主方接受。
滨海地区低等级公路修筑的路堤通常为低矮路堤,填筑的附加荷载不大,为节省软土地基的处理成本,近年来,海南采用木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对等级公路的低矮路堤的厚层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根据观测结果,木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效果较好。但木桩必须采用耐水腐蚀的木质,且不符合生态文明的技术原则,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取代木桩的新型类木桩复合地基结构,用于低等级公路低矮路堤厚层软土路基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环保性好的微型摩擦短管桩的复合地基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该微型摩擦短管桩的复合地基结构的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微型摩擦短管桩的复合地基结构,由直径10cm的管状土工织物中注入水泥混凝土形成长度为4m~5m的管胚、养护硬结成厚度大于1cm、截面抗压强度要求大于20Mpa形成的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管桩桩身压入软土地基,在压入到位的所述的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管桩桩身的管孔中注入混凝土砂浆并将混凝土砂浆挤出所述的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管桩桩身的下管口形成灌注管桩扩大头,在所述的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管桩桩身的上管口安装有管桩顶,在所述的管桩顶上装有管桩桩帽,在所述的管桩桩帽上分层交替摊铺有土工格栅和填筑砂垫层。
所述的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管桩桩身的直径10cm。
为发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施工微型摩擦短管桩的复合地基结构的方法,在直径10cm的管状土工织物中注入水泥混凝土形成长度为4m~5m的管胚,养护硬结成厚度大于1cm的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管桩桩身,所述的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管桩桩身的截面抗压强度要求大于20Mpa;预制好管桩顶,并将所述的管桩顶安装在预制的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管桩桩身的上管口,然后,将预制好的所述的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管桩桩身按设计压入软土地基;最后取下所述的管桩顶,在压入到位的所述的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管桩桩身的管孔中注入混凝土砂浆并用压杆将混凝土砂浆挤出所述的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管桩桩身(1)的下管口形成灌注管桩扩大头,再次将所述的管桩顶安装在预制的所述的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管桩桩身的上管口,在所述的所述管桩顶上装上管桩桩帽,然后在所述的管桩桩帽上方分层交替摊铺土工格栅和填筑砂垫层。
所述的混凝土砂浆为C15混凝土砂浆。
所述的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管桩桩身的直径10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微型摩擦短管桩的复合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打破了摩擦桩需较大桩径的传统思维,针对低矮路堤的荷载不大,可通过微型摩擦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的特点,并借鉴木桩复合地基成功处理厚层软土地基的经验,开发了一种土工织物水泥混凝土微型短管桩。本发明因管桩直径小且长度不大,因而制作简单,成本低,施工可采用挖掘机直接压入,这就使得所述的一种微型摩擦短管桩复合地基结构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环保性好的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对低路堤厚层浜塘软土道路路基的地基处理。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类木桩特性的桩身材料,以构成类木桩的复合地基,用于低等级公路低矮路堤厚层软土路基的处理且成本低、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环保性好的微型摩擦短管桩的复合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微型摩擦短管桩的复合地基结构的大样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闯;王成斌;刘龙武;刘江波;冯林,未经刘闯;王成斌;刘龙武;刘江波;冯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09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