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的药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40453.6 | 申请日: | 2015-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4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 发明(设计)人: | 蒋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晓云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9/10;A61P25/00;A61P25/14;A61P1/08;A61P27/16;A61P2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1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脑血管病 后遗症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的药物。
背景技术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中风”,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此病发生经医院及时治疗达到临床治疗后,仍会有轻度瘫疾或偏瘫、肢体麻木、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发音不清、共济失调、眩晕、耳鸣、复视等后遗症存在。目前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使用少量西药,而长期通过输液、服用降压、降血脂的药物,只起到降低血压、缓解心脏功能的作用,却不能起到祛血栓、扩张血管、补气补血、生精生津等良好的循环作用,治疗效果欠佳,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因此,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中医药方法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的药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的药物,它是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羊七莲90份、苏铁蕨80份、过江龙子80份、杜茎山70份、灵香草70份、鸡筋参60份、青天葵60份、药用倒提壶50份、响铃豆50份、黄水枝30份、沙糖根20份和甘草10份。
优选地,所述药物可以为片剂、分散片、胶囊剂或汤剂。
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羊七莲为君药,苏铁蕨、过江龙子、杜茎山、灵香草、鸡筋参为臣药,青天葵、药用倒提壶、响铃豆、黄水枝、沙糖根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的药物的组成合理,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地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本发明汤剂的制备
取羊七莲90克、苏铁蕨80克、过江龙子80克、杜茎山70克、灵香草70克、鸡筋参60克、青天葵60克、药用倒提壶50克、响铃豆50克、黄水枝30克、沙糖根20克和甘草10克,加入水11000毫升,在回流的条件下加热6小时,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即得。
实验例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采用《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任占利,王顺道.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北京中医学大学学报,1996,19(1);55-56.),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入选标准
①脑血栓发病24h,脑出血发病48h后经头颅CT证实为脑血管病后遗症。梗塞部位在基底节、颞叶,梗塞范围≤18cm2。出血部位在基底节、蛛网膜下腔、脑叶、小脑,出血量≤20ml;②中医辨证属精虚血少,气虚络阻;③继往高血压或脑卒中病史,少数留有后遗症。
选取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15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50例,年龄为45岁-68岁,平均年龄59岁。
使用实施例中制备的汤剂来进行治疗,每日三次,每次口服100毫升,连续治疗50天。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从事轻工作,肌力恢复,梗塞灶消失;
好转:症状消失,肢体活动功能明显恢复,但尚留某些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肌力明显恢复,梗塞灶明显吸收;
无效:症状减轻,生活需人照顾,肌力恢复差,梗塞灶部分吸收。
结果
经过治疗,发现全部患者的症状消失,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从事轻工作,肌力恢复,梗塞灶消失,因此全部符合治愈的疗效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晓云,未经蒋晓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04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