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39675.6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0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禾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禾青 |
主分类号: | A61K36/904 | 分类号: | A61K36/904;A61P11/00;A61K35/6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支气管炎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病情一般缓慢进展,易反复发作,常继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呼气困难并伴有哮鸣音、咳嗽、干咳和咳痰,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应用激素等方法控制,不仅费用高,且易复发,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五味子10-12、党参6-10、升麻4-7、地龙8-9、牛蒡子7.5-9.5、鱼腥草8-10、陈皮8-11、超紫苏子3-5、黄芩4.5-6.5、当归8-10、白芨7-9、浙贝母4.5-6.5、天冬9-12、枇杷叶5-7、百部4-6、草柏枝1-3、狼尾拉花6-8、百合10-11、炙甘草7-9、冰糖5-8、半枫荷根1.5-2.5、白兰花叶7-10、大叶井口边草2-4和地星1.5-2。
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五味子11、党参8、升麻5、地龙8.5、牛蒡子8、鱼腥草9、陈皮10、超紫苏子4、黄芩5.5、当归9、白芨8、浙贝母5.5、天冬11、枇杷叶6、百部5、草柏枝2、狼尾拉花7、百合10.5、炙甘草8、冰糖7、半枫荷根1.7、白兰花叶8、大叶井口边草3和地星1.6。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放入煎煮锅内煎煮15-25分钟,过滤冷却饮用,每日一剂,10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通过纯中草药合理配伍,对治疗支气管炎方面效果明显,能够标本兼治,治愈率高。具有滋咳润肺、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舒肺平喘、祛痰排脓、宽肺通气、活血化淤、消炎杀菌等功效;且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制备简单,成本低,为广大患者所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五味子11、党参8、升麻5、地龙8.5、牛蒡子8、鱼腥草9、陈皮10、超紫苏子4、黄芩5.5、当归9、白芨8、浙贝母5.5、天冬11、枇杷叶6、百部5、草柏枝2、狼尾拉花7、百合10.5、炙甘草8、冰糖7、半枫荷根1.7、白兰花叶8、大叶井口边草3和地星1.6。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放入煎煮锅内煎煮15-25分钟,过滤冷却饮用,每日一剂,10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韩某某,男,54岁。患者发病,出现咳嗽、咳浓痰、流鼻涕等症状,清晨加剧,痰量增多,偶有痰中带血。临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两个疗程,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一个疗程,痊愈。
病例2、焦某某,女,66岁。患支气管炎四余年,病情初期出现咳痰、发热,随着病情发展咳痰不停,冬秋加剧,常伴有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夜不能寐。服用其他中西药,有一定疗效,却始终不得根治,反复复发。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一剂,服用1个疗程,效果明显,继续服用两个疗程,症状消失,痊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3:叶某某,男,43岁。由于工作长期接触刺激性粉尘,患支气管炎数月。临床表现:咳嗽、发热、怕冷、咳痰,遇寒冷空气咳嗽加剧,长期吸烟损害呼吸道黏膜,反复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一剂,服用两个疗程,咳嗽减少,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咳嗽停止,支气管炎治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禾青,未经刘禾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96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