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NUMA架构的虚拟CPU调度优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39097.6 | 申请日: | 2015-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0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吴松;金海;孙华华;周理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F9/455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numa 架构 虚拟 cpu 调度 优化 方法 | ||
1.一种面向NUMA架构的VCPU调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访存特征分析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
(1.1)统计在采样周期T内,每个VCPU访问各节点上的内存页的次数;找到各VCPU访问的内存页次数最多的节点,用该节点的编号表示该VCPU的内存块位置;T为0.5-5秒;
(1.2)计算各VCPU在采样周期内的LLC需求R
R
其中α是一个比例伸缩常量,用于将R
(1.3)根据上阈值high、下阈值low以及各VCPU的R
LLC-FR类型的VCPU定义为非访存密集型VCPU,LLC-FI和LLC-T类型的VCPU定义为访存密集型VCPU;
所有VCPU分为三种类型:LLC-T、LLC-FI和LLC-FR;其中LLC-T类型的VCPU的LLC需求很大,LLC缺失率很大;LLC-FI类型的VCPU的LLC需求比较大,LLC缺失率不是非常高,但是性能随着其他VCPU带来的LLC竞争的加剧而显著下降;LLC-FR类型的VCPU的LLC需求可以忽略,LLC缺失率很小;
(2)VCPU周期性划分步骤:在每个采样周期结束后,根据步骤(1)统计的VCPU类型和内存块位置信息,在将访存密集型VCPU平均分配到不同节点的基础上,保证最大限度的本地内存访问;非访存密集型VCPU不作处理;
(3)负载均衡步骤:当某个CPU为空闲状态时,分配一个VCPU到该CP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访存特征分析步骤的子步骤(1.3)中,所述上阈值high取19-21、下阈值low取2.5-3.5,通过选取系统的主要的和常用的应用程序,测量它们的LLC缺失率和应用程序的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CPU周期性划分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
(3.1)建立N个类型为LLC-T的集合和N个类型为LLC-FI的集合,然后将所有的未分配的LLC-T和LLC-FI的VCPU,分别划入对应的集合,相同类型和内存块位置的VCPU划分到同一集合;N为节点总数;
(3.2)判别上述2N个集合是否都为空,是则转子步骤(3.5),否则转子步骤(3.3);
(3.3)将包含访存密集型VCPU数目最少的节点记为MIN-NODE;
(3.4)选择一个未被分配的VCPU,分配到节点MIN-NODE,然后跳转到步骤(3.2);
(3.5)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子步骤(3.4)中,选择未被分配的VCPU包括如下过程:
(4.1)确定VCPU的类型Type:判别2N个集合中是否至少包含一个类型为LLC-T的VCPU,是则将Type设置为LLC-T,否则将Type设置为LLC-FI;
(4.2)判别类型为Type并且内存块位置为MIN-NODE节点编号对应的VCPU的集合是否不为空,是则将该集合的第一个元素记为VCPU1,将VCPU1从该集合中删除;否则从该类型的其余N-1个集合中找到包含VCPU最多的集合,把该集合的第一个元素记为VCPU1,将VCPU1从该集合中删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均衡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
(5.1)初始化步骤:用一个节点链表将所有节点链接起来;针对每个节点,使用一个CPU链表将该节点包含的所有CPU按照负载大小降序排序后链接起来;
(5.2)将节点变量node赋为本地节点;
(5.3)判别节点变量node对应节点的CPU链表是否为空,是则从节点链表中删除该节点,然后跳转到步骤(5.4);否则将CPU变量pcpu赋为节点变量node对应节点的CPU链表的第一个元素,跳转到步骤(5.5);
(5.4)判别节点链表是否为空,是则跳转到步骤(5.7);否则将节点变量node赋为节点链表的第一个元素,跳转到步骤(5.3);
(5.5)判别CPU变量pcpu的运行队列中是否有可运行的VCPU,是则将R
(5.6)将VCPU1迁移到空闲的CPU,进行子步骤(5.7);
(5.7)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909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