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39041.0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2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堀崎耕司;行方稔;关谷昌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4W48/16 | 分类号: | H04W48/16;H04W48/20;H04W72/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杨谦;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装置 以及 方法 | ||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能够作为第一无线通信系统的接入点而进行动作,其中,具备:
第一无线部,被设定了属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使用频带的信道;以及
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部接收到遵照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的标准的标准信号的情况下,使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作为所述接入点而进行动作,
在所述标准信号的接收信道属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使用频带之中的、在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使用频带之外的第一频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无线部设定属于所述第一频带的除所述接收信道以外的信道,使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作为使用属于所述第一频带的除所述接收信道以外的信道的所述接入点而进行动作,
另一方面,在所述接收信道属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使用频带之中的、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使用频带内的第二频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作为使用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接收信道的所述接入点而进行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所述接收信道属于所述第二频带且探测到多个所述接收信道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无线部设定所述多个接收信道之中的、接收到的所述标准信号的强度最小的接收信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所述接收信道属于所述第二频带且探测到多个所述接收信道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无线部设定所述多个接收信道之中的、接收到的所述标准信号的强度处于预先决定的范围内的接收信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还具备:
第二无线部,被设定了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信道;以及
检测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部在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信道中的接收结果,进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的检测处理,
在所述接收信道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作为使用所述接收信道的接入点而进行动作,此外,使所述检测部进行针对所述接收信道的所述检测处理,之后,在通过所述检测处理而对于所述接收信道检测到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无线部设定信道,将信道从所述接收信道设定为不存在信号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的信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还具备:
第二无线部,被设定了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信道;以及
检测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部在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信道中的接收结果,进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的检测处理,
在所述接收信道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作为使用所述接收信道的接入点而进行动作,此外,使所述检测部进行针对所述接收信道的所述检测处理,之后,在通过所述检测处理而对于所述接收信道检测到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无线部设定信道,将信道从所述接收信道设定为不存在信号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的信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还具备:
第二无线部,被设定了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信道;以及
检测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部在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信道中的接收结果,进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的检测处理,
在所述接收信道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作为使用所述接收信道的接入点而进行动作,此外,使所述检测部进行针对所述接收信道的所述检测处理,之后,在通过所述检测处理而对于所述接收信道检测到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无线部设定信道,将信道从所述接收信道设定为不存在信号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的信道。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设定属于所述第二频带且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为未检出的信道,来作为不存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的信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设定属于所述第二频带且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为未检出的信道,来作为不存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的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90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