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CaCu3Ti4‑xZrxO12陶瓷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38790.1 申请日: 2015-05-12
公开(公告)号: CN104909747B 公开(公告)日: 2017-09-26
发明(设计)人: 孙礼;郝文涛;石永杰;彭华;曹恩思 申请(专利权)人: 太原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H01B3/10 分类号: H01B3/10;C04B35/49;C04B35/622
代理公司: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代理人: 朱源
地址: 030024 ***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介电常数 低介电 损耗 cacu sub ti zr 12 陶瓷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电介质陶瓷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CaCu3Ti4-xZrxO12陶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介电常数陶瓷材料(ε’ > 1000)的研究开发使大容量电容器的应用和电子元件的集成化、小型化得到了飞速发展。钛酸铜钙(CaCu3Ti4O12,CCTO)是21世纪迄今被发现的最为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型高介电材料,该材料的介电常数非常高,在1 kHz交流电场作用下介电常数可达10 k以上,并且在100 K到400 K温度范围内,介电常数起伏不大,其单晶样品低频介电常数甚至可达100 k以上。另外,CCTO不含铅、制备工艺简单、所需制备条件也较为“温和”,很有希望替代传统的介电陶瓷材料,成为新一代高介电陶瓷材料。

一系列的优点使得CCTO迅速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许多研究结果表明,CCTO的介电损耗较高,CCTO多晶陶瓷的介电损耗室温下普遍在0.1以上,CCTO薄膜的介电损耗室温下甚至超过0.2,单晶样品的损耗则更高。过高的介电损耗必然会加速介电材料的老化速率,严重限制了CCTO的实际应用前景,因此在保证介电常数足够高的同时,如何有效的降低CCTO的介电损耗对于实际应用有着重大的意义。

随着 CCTO 介电性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虽然其介电性能的起源还未形成一个非常确切的机制,但大家普遍认为CCTO 材料的介电性能与非本征机理密切相关,如半导性晶粒、绝缘性晶界、空位、杂质、结构无序、第二相及电极接触等多方面的因素。而掺杂改性手段可以改变物质微观结构,因此,很多研究者对掺杂CCTO 材料的性能展开了广泛研究。2003年,Kobayashi课题组首次对CCTO进行了A位(Ca,Cu)掺杂实验,发现Mn掺杂后介电损耗没有任何降低,介电常数缺降低了2个数量级。只有研究者对B位(Ti)也进行了Nb,Fe等元素的替代,发现CCTO的介电常数和损耗都开始下降,还有很多掺杂结果显示,介电常数增大的同时,损耗并未下降。后来,有几个课题组尝试向CCTO中添加CaTiO3或者ZrO2,其结果是维持了CCTO的高介电常数的前提下,损耗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可降至0.05以下(50-30 kHz),但对应频段的介电常数只有5000左右(Appl. Phys. Lett., 2005, 87, 182911, Eric A. Patterson, Seunghwa Kwon, Chien-Chih Huang and David P. Cann)。

总之,Zr/ZrO2掺杂已被证实在降低CCTO材料的介电损耗方面可起到较好的作用,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达到应用的要求,但如何保持较高的介电常数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CaCu3Ti4-xZrxO12陶瓷的制备方法,介电损耗明显的降低,并且介电常数仍处于较高水平,成胶时间短,陶瓷片致密度高、晶粒均匀度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CaCu3Ti4-xZrxO12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钙、铜、钛、锆、柠檬酸摩尔比为1:3:4-x:x:9.6的比例称取相应质量的硝酸钙、硝酸铜、钛酸丁酯、硝酸氧锆及柠檬酸;

(2)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将硝酸钙、硝酸铜、硝酸氧锆和柠檬酸进行充分溶解,并通过加入硝酸,调节pH值为2-3,形成A溶液;

(3)向钛酸丁酯中加入等体积的无水乙醇,稀释为B溶液;

(4)将B溶液沿玻璃棒缓慢加入A溶液中,并保持A溶液处于搅拌状态,形成溶胶;

(5)向形成的溶胶中加入聚乙二醇,搅拌至完全溶解,放置于80℃水浴锅中搅拌,直至形成凝胶;

(6)将形成的凝胶进行烘干,得到干凝胶粉,放置于蒸发皿中,利用电炉和马弗炉排除有机物,得到CaCu3Ti4-xZrxO12前驱体粉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8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