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重叠方式的球面全景图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38042.3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5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余烨;刘晓平;聂振兴;张海彬;李冰飞;金强;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3/40 | 分类号: | G06T3/4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代群群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重叠 方式 球面 全景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重叠方式的球面全景图生成方法,(1)以两幅鱼眼图像形成的两个半球面空间为基础,建立目标球面空间模型;(2)计算目标球面上点与半球面空间上点的映射关系;(3)根据鱼眼镜头投影模型,及球面空间上点与半球面空间上点的映射关系,计算球面O上点对应的像素值;(4)根据球面全景图生成原理,将球面空间上的点映射到球面全景图上。本发明实现的全景拼接使用的输入数据少,只用到了两幅鱼眼图像进行拼接,数据来源简单,成本低。在处理过程中,本发明有效的引入了重叠区域的位置关系,根据此关系,定量计算像素点的相对位置,简化了计算过程,加快了拼接处理的速度。最后通过灰度最大值的融合方式进行图像融合,提高了全景拼接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重叠方式的球面全景图生成方法,即基于重叠方式采集两幅鱼眼图像,利用鱼眼图像成像空间与球面空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球面全景图。
背景技术
在智慧旅游、视频监控、增强现实、机器人导航等领域中,往往需要得到更大角度范围的图像,即使广角和鱼眼镜头的使用有时也无法满足需求,而全景图由于其可以达到全视角,能够满足以上领域的需求,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周围场景投影到以视点为球心的球面模型上,形成的以球心为视点,可以观看周围360度场景的虚拟空间称为球面全景,而将球面模型展开形成的全景图称为球面全景图。
由于球面全景能够很好的模拟周围360度范围的场景,因此在智慧旅游、视频监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球面全景图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市场上已有的球面全景采集设备,如Point Grey公司的ladybug 3全景采集设备(Google公司的部分街景是通过此设备采集的)、Immesive Media公司的dodeca的全景采集设备(Google公司早期的街景都是通过 Immesive Media公司拍摄的)等。
由于这些设备的价格昂贵(价格均在20万左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推广较难,尤其是在视频监控领域,需要很多这样的设备进行监控,成本过高。外,由于这些设备底部都有支架支撑,因此,容易在底部形成空洞,视域范围不能达到360度。
2.利用单反相机采集图像,然后对这些图像进行拼接。
这种方式需要特定拍摄支架的支持,且采集一幅球面全景图需要利用单反相机拍摄很多幅图像,拍摄时间过长。这种方式只适合对球面全景图的离线采集和生成、在视频监控、机器人导航等领域是不适合的。
3.基于鱼眼图像的拼接,形成球面全景图
鱼眼图像的视域范围可以达到180度,视域范围较大。按照理论推理, 2幅图像即可拼接形成一幅球面全景图。
这种方式简单易实现,且成本较低,可以在智慧旅游、视频监控、机器人导航等领域得到应用。
本发明属于利用上述第3种方式生成球面全景图。鉴于其他球面全景图生成过程中,拼接痕迹过于明显、自动匹配时间过长等缺点,本发明提出了基于重叠方式的球面全景图生成方法。即利用朝向相反的方式采集两幅鱼眼图像,使鱼眼图像所对应两个半球空间形成重叠,将两个半球空间对应的场景映射到球面模型上,从而生成球面全景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球面全景图生成方法受图像采集方式、图像拼接方式等影响,存在生成速度慢、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在视频监控、智慧旅游等领域中进行实际应用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叠方式的球面全景图生成方法。
本发明的内容如下:
一种基于重叠方式的球面全景图生成方法,采用朝向相反的方式采集两幅鱼眼图像,使鱼眼图像所对应两个半球空间形成重叠,将两个半球空间对应的场景映射到某球面模型上,对球面模型进行展开从而生成球面全景图,具体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80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