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烟叶的太阳能晾制系统及其应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510237718.7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7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雷;余君;杨锦鹏;袁晓燕;高艾飞;樊友伦;樊凯孝;杨东荣;段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4B1/02 | 分类号: | A24B1/02 |
代理公司: | 江苏爱信律师事务所 32241 | 代理人: | 唐小红 |
地址: | 43003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烟叶 太阳能 系统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烟叶晾制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属于烟草调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烟叶晾制通常是在晾房内采用自然风干或者安装排气扇或通风门窗等措施进行晾制,因此晾制作业过程中受气候、气象因素影响很大,目前我国烟叶产区多集中在高山区,在其晾制期间经常有阴雨天气发生,会导致晾房内空气湿度偏大、温度偏低,易使晾制后的烟叶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湿度过大时会导致烟叶直接糜烂,使烟农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加快烟叶晾制速度,提升晾制质量,必须开发适宜于我国烟叶生产条件的晾制系统。
传统晾制解决办法是,在晾房内搭建辅助增温的火炉或地火龙提升晾房的温度,且需在晾房安装电动排气扇对晾房排湿。该晾制模式带来如下问题:需要耗煤,每栋标准晾房需要每天耗60kg煤,需人工值守、环境污染、运行成本均是问题。
本申请的发明结合烟叶晾制品质要求,利用主动式太阳能增温排湿技术进行烟叶晾制,可代替传统增温火炉及地火龙方式,在阴雨天也可升温降湿,并可有效缩短晾制周期,显著降低霉烂程度,提高烟叶晾制品质,且无需人工值守,额外能耗大大降低,对环境无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晾制系统,并提供了相应的应用方法,有效应用太阳能于烟叶晾制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晾制系统,包括:晾房,其为框架式晾制支撑建筑; 第一集热器,其设置在晾房的顶部,所述第一集热器包括:第一集热板,其用于接受太阳光辐照,以使自身升温;及第一阳光板,其设置在第一集热板之上,并与第一集热板相隔预定距离以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用于使阳光透过并辐射到第一集热板上;出风管路,其与第一气流通道的一端相通,第一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为进气口;风机,其设置在出风管路中,用于驱动气流,使气流经进气口、气流通道和出风管路至晾房中;支撑板,用于支撑集热器。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底部保温板,其设置在第一集热板后面。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集热器,其设置晾房的南墙下部,所述第二集热器包括:第二集热板,其用于接受太阳光辐照,以使自身升温;及第二阳光板,其设置在第二集热板之上,并与第二集热板相隔预定距离以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用于使阳光透过并辐射到第二集热板上。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底部保温板,其设置在第二集热板后面。
所述出风管路为柔性管。
所述出风管路的出口连接到至少带有二个通路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的每个通路连接到柔性管。
所述晾房的四面墙是围护幕。
所述晾房的北面墙上设置有围护窗。
所述支撑板设有连接孔,通过连接孔将支撑板与晾房的屋面板或晾房的墙面连接在一起。
第一集热器与水平面之间呈一倾斜角,该倾斜角可使阳光垂直照射到集热板上。
本系统的应用方法为:在晴天,早上8:30至9:00,将晾房的门窗全部打开,出风管口放于晾房外,充分通风,晾房内外空气进行充分的交换;上午9:30至10:00,将门窗封闭,出风管口放于晾房内,进行增温;下午3:30至4:00,将门窗打开,出风管口放于晾房外,与外界空气进行充分的交换;下午6:00至6:30,将晾房门窗关闭,出风管口放于晾房外,在夜间继续对室内高湿空气进行强排至第二天。在阴雨天气,将晾房门窗关闭,出风管口放于晾房外,对晾房内的空气进行强制对流,并强排晾房内高湿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晾制系统利用太阳能,采用一种晾房顶强制流动空气型太阳能集热器与南墙下自然流动空气型太阳能集热器结合与分布式出风管路循环系统,实现烟叶晾房增温排湿(提高晾房内均温2℃以上,降低晾房内相对湿度10个百分点以上),缩短烟叶晾制周期7天左右,减少烟叶霉变损失20%以上,提升烟叶晾制品质。由于使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空气流动,整个晾制过程排除了人工的加热过程,从而降低晾制过程劳动强度。且由于空气加热过程使用太阳能,因而可节省能耗,消除了传统加热过程空气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晾制系统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晾制系统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晾制系统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晾房;2-第一集热器;3-第二集热器;4-北支撑板;5-东支撑板;6-西支撑板;7-南支撑板;8-中支撑板;9-第一底部保温板;10-第一集热板;11-第一阳光板;12-南支撑板;13-东支撑板;14-西支撑板;15-围护幕;16-围护窗;17-出风管路;18-风机;19-进气口;20-第二底部集热板;21-第二阳光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未经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7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烟用填料的调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饲料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