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居竹伪角蚜的天然杀虫剂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37659.3 | 申请日: | 2015-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9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农向;杨瑶君;廖鸿;梁梓;陈封政;王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N35/06 | 分类号: | A01N35/06;A01P7/04;C07C49/653;C07C45/7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邹翠 |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居竹伪角蚜 天然 杀虫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杀虫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居竹伪角蚜的天然杀虫剂。
背景技术
居竹伪角蚜是竹类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在5月上、中旬蚜量达到顶峰,随后感染数量下降,在10月份的时候又开始第二次蚜量的高峰期,2次蚜虫的大量聚集给孝顺竹类造成的危害极大,严重影响孝顺竹类植株的正常生长。居竹伪角蚜在感染竹类的嫩枝和茎上刺吸汁液,孝顺竹感染居竹伪角蚜后,竹类感染部位虫口密度极高,铺满嫩枝和茎杆,嫩枝受害后,萎缩变褐色,诱发煤污病,乌黑霉菌的增长也妨碍了光合作用,居竹伪角蚜具有极高的生殖潜力,可以给嫩枝造成实质性伤害并导致其最终死亡。
在防治蚜虫病方面,目前主要以化学药物防治为主。当前对居竹伪角蚜的防治主要以吡虫啉等化学农药为主。然而,相关研究已经表明,单一喷施化学药剂可能对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长期和反复使用这些化学类杀蚜剂,造成了严重的药物残留、环境危害以及耐药性等全球性的问题;同时在施药过后,该蚜很容易对同一种化学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造成第二次施药时效果很差。
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开发出更安全、对环境友好、高效的植物源性药物。相比之下,植物来源的杀蚜剂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在环境中可自行降解,对人畜及环境相对安全等特点。因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开发植物源灭蚜药物,以期从耐药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方面消除化学药物在灭蚜上带来的弊端。
如201210510356.0,名称为“一种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的快速提取检测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将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作为杀虫剂,其提取步骤:A、样品预处理:采集紫茎泽兰叶片阴干,粉碎;B、甲醇超声一步提取法:称取上述A步骤样品,溶于甲醇,在超声提取器中提取,过滤得到滤液;C、减压蒸干:将上述滤液减压蒸干,得到浸膏,用少量甲醇溶解,用水分散;D、萃取:上述C步骤的甲醇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取上层减压蒸干得到浸膏;E、硅胶柱层析;G、HPLC检测。该专利虽然公开了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可作为杀虫剂,但应用范围没有针对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灭杀效率;另一方面,该提取方法具有提取量小、得率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居竹伪角蚜的天然杀虫剂。从紫茎泽兰中分离提取得到9-羰基-10, 11-去氢泽兰酮单体,利用其对居竹伪角蚜进行离体杀灭,杀灭效果好,不易产生耐药性、在环境中可自行降解,对人畜及环境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居竹伪角蚜的天然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其活性成分为9-羰基-10, 11-去氢泽兰酮单体。
本发明所述杀虫剂中9-羰基-10, 11-去氢泽兰酮的浓度为0.25-2.5mg/ml,在低浓度下达到杀虫效果理想,且成本低。
本发明所述9-羰基-10, 11-去氢泽兰酮单体的提取方法如下:
A、将紫茎泽兰的全草干粉溶于10倍质量的乙醇,减压浓缩,提取三次;
B、将乙醇提取物分散于水中,用石油醚萃取三次,得到石油醚萃取物;
C、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分时间段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后用薄层层析硅胶点板,以石油醚/丙酮的混合溶液为展开洗脱,得到多个单体组分,其中一个就是9-羰基-10, 11-去氢泽兰酮单体。
优选地,所述C步骤的硅胶柱层析分离,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石油醚萃取物用丙酮溶解后再进行拌样;
(2)将柱层析硅胶与石油醚拌匀,排尽气泡后,倒入层析柱中;将吸附了石油醚萃取物的硅胶加到硅胶柱的上层;
(3)以石油醚/丙酮的混合溶液为洗脱溶剂,溶液梯度为50/1,40/1,30/1,20/1,10/1,5/1,每个梯度为50000ml。
优选地,展开洗脱后,通过观察紫外吸收结合硫酸-乙醇喷雾加热显色、薄层层析,得到多个单体组分。
优选地,所述步骤(3)的石油醚/丙酮混合溶液,石油醚与丙酮的体积比值为7:1,采用该体积比值,可得到4个单体组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首次将天然产物单体作为灭蚜剂应用于生物防治领域,特别又是特异性灭杀蚜虫的杀虫剂,相比于其它广谱的杀虫剂更不容易产生耐药性,植物提取的有效成分在自然中可自行降解,对人畜及环境安全,解决了单一喷施化学药剂对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师范学院,未经乐山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7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A01N 人体、动植物体或其局部的保存
A01N35-00 含有机化合物的杀生剂、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该有机化合物包含带有两个连于杂原子的键的碳原子,其中至多1个键连于卤素,例如醛基
A01N35-02 .含有脂族键合的醛或酮基,或其硫代类似物;其衍生物,例如缩醛
A01N35-04 .含有直接连在芳环系的醛或酮基,或其硫代类似物,例如苯乙酮;其衍生物,例如缩醛
A01N35-06 .含有酮基或硫酮基作为环的一部分,例如环己酮、醌;其衍生物,例如缩酮
A01N35-08 .至少1个键合杂原子的键是连在氮上
A01N35-10 ..含有碳氮双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