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II族氮化物半导体/量子点混合白光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37489.9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8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张荣;庄喆;谢自力;葛海雄;郭旭;陈鹏;陈敦军;韩平;施毅;郑有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11321 | 代理人: | 王凝,金凤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ii 氮化物 半导体 量子 混合 白光 led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白光LED器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1)在发光波长430~480nm的InGaN/GaN量子阱LED基片上蒸镀一层ITO层;
2)在ITO层表面生长一层绝缘层,在绝缘层表面生长一层金属膜层,将SU8胶和紫外固化胶依次旋涂在金属膜层表面,绝缘层采用具有高介电常数的致密绝缘材料,金属膜层采用的金属与p型GaN的金-半接触的功函数匹配;
3)利用UV-NIL技术,使用软模板在紫外固化胶上形成全面积的有序纳米孔阵列;
4)利用RIE技术,通入CHF3和O2的混合气体刻蚀紫外固化胶的残余层,然后以紫外固化胶为掩膜,利用RIE技术,通入O2对SU8层进行刻蚀,将纳米孔阵列结构转移至SU8层;
5)采用ICP技术,通入Ar气刻蚀金属膜层,将纳米孔阵列结构转移至金属膜层,去除金属膜层纳米孔阵列表面表面的SU8胶;
6)采用光刻技术在器件表面做出标准的LED器件单元,去掉光刻胶以外的区域的金属膜层,然后去掉光刻胶;
7)光刻,在器件表面作出p型电极区域,采用RIE技术,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刻蚀绝缘层,使金属膜层的纳米孔阵列转移至绝缘层,去除光刻胶;
8)采用ICP技术,通入Cl2和Ar的混合气体刻蚀ITO层,将纳米孔阵列结构从绝缘介质层转移至ITO层;
9)采用ICP技术,通入Cl2和Ar的混合气体,各向异性刻蚀p型氮化镓层、量子阱有源层、n型氮化镓层,形成贯穿ITO层、p型氮化镓层、量子阱有源层,深至n型氮化镓层的纳米孔阵列,将样品放置在无机酸、碱溶液水浴去除刻蚀损伤,然后去除残余的绝缘层;
10)采用光刻技术,蒸镀p型电极和n型电极;
11)配比一定浓度的II-VI族量子点,旋涂在器件表面;
其中所述白光LED器件在p型电极和n型电极外的区域设有有序的纳米孔阵列,纳米孔阵列的深度从器件表面穿过量子阱有源层,直至n型氮化物层内部,所述纳米孔阵列内填充有II-VI族量子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LED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包括:
一衬底;
一生长在衬底上的n型GaN层;
一生长在n型氮化镓层上的InxGa1-xN/GaN量子阱有源层;
一生长在量子阱有源层上的p型GaN层;
一生长在p型氮化镓层上的ITO层;
一p型电极,制作在ITO层上;
一n型电极,制作在n型GaN层上;
一有序的纳米孔阵列,所述纳米孔阵列设置于ITO层表面,避开p型电极区域,纳米孔阵列的深度从器件表面穿过量子阱有源层,直至n型GaN层内部,所述纳米孔阵列内填充有II-VI族量子点,其中量子点与白光LED器件的配色公式为:Swhite(λ)=SMQW(λ)+kNC1·SNC1(λ)+kNC2·SNC2(λ)+…,
其中S代表能量分布;下标white、MQW、NC1、NC2分别代表白光LED、多量子阱、第一种量子点、第二种量子点;k代表该种量子点以量子阱发光峰强归一化后的峰强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光LED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蓝宝石衬底,所述x范围:0.12≤x≤0.25,量子阱有源层发光波长在430nm至480nm,量子阱的周期数10~15个,p型GaN层的厚度300~500nm,ITO层厚度为100~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光LED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孔阵列的直径为100~260nm,周期为300~7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748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LED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窄带隙铁电薄膜的光伏器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