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频插头检测电路、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37271.3 | 申请日: | 2015-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1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M·J·米斯克;C·克莱恩;约翰·R·特纳;彼德·查伯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快捷半导体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徐川;武晨燕 |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插头 检测 电路 系统 方法 | ||
本文涉及音频插头检测电路、系统和方法,所述电路和方法用于使用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来提供音频插座的检测引脚与第一信号引脚之间的阻抗的指示,以尤其确定在音频插座中是否存在水分。如果在音频插座中存在水分,则可禁用音频处理单元与音频插座之间的通信。
技术领域
本文整体涉及音频插头检测电路、系统和方法,更具体地讲,涉及音频插头插入/拔出故障检测。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通常被配置为使用一个或多个附件端口与各种附属设备配对。例如,电子设备可包括被配置为接纳附属设备的音频插头的音频插座。
在某些实例中,对于电子设备而言可能有利的是,音频插头耦接到电子设备时的操作不同于音频插头未耦接到电子设备时的操作。例如,当音频插头耦接到电子设备时,音频信号可从电子设备的扬声器重新路由到通过音频插头耦接到电子设备的附属设备(例如,耳机、外部扬声器等)。出于这种以及其他原因,某些电子设备包括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在音频插头耦接到音频插座时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文尤其讨论了这样的电路和方法,所述电路和方法用于使用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来提供音频插座的检测引脚与第一信号引脚之间的阻抗的指示,以尤其确定在音频插座中是否存在水分。如果在音频插座中存在水分,则可禁用音频处理单元与音频插座之间的通信。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音频插头检测电路,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被配置为向音频插座的检测引脚提供检测电流或将检测电流与音频插座的检测引脚隔离;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被配置为对来自所述检测引脚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向控制器提供第一输出;以及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被配置为对来自所述检测引脚的所述电压与第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向所述控制器提供第二输出,其中所述第一输出和所述第二输出提供所述音频插座的所述检测引脚与第一信号引脚之间的阻抗的指示。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音频插头检测系统,包括:电流源,所述电流源被配置为生成检测电流;音频插座,所述音频插座包括检测引脚、第一信号引脚、第二信号引脚、接地引脚和麦克风引脚;音频处理单元,所述音频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信号引脚提供第一音频信号、向所述第二信号引脚提供第二音频信号、向所述接地引脚提供接地信号,以及从所述麦克风引脚接收麦克风信号;开关,所述开关被配置为向所述音频插座的所述检测引脚提供所述检测电流或将所述检测电流与所述音频插座的所述检测引脚隔离;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提供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开关的状态;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被配置为对来自所述检测引脚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向控制器提供第一输出;以及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被配置为对来自所述检测引脚的所述电压与第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向所述控制器提供第二输出,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一输出和所述第二输出提供所述音频插座的所述检测引脚与第一信号引脚之间的阻抗的指示,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如果所述阻抗指示表明在所述音频插座的所述检测引脚与所述第一信号引脚之间存在水分则提供信号以禁用所述音频处理单元与所述音频插座之间的通信。
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音频插头检测方法,包括:使用开关向音频插座的检测引脚选择性地提供检测电流;使用第一比较器对来自所述检测引脚的电压与第一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提供指示所述比较的第一输出;使用第二比较器对来自所述检测引脚的所述电压与第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提供指示所述比较的第二输出;以及使用所述第一输出和所述第二输出提供所述音频插座的所述检测引脚与第一信号引脚之间的阻抗的指示。
本摘要旨在提供对本专利申请主题的概述。并非要提供本发明的排他或穷举性说明。包括详细描述以提供关于本专利申请的更多信息。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相同的数字可描述不同视图中的类似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数字可表示类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概括地示出了本申请中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快捷半导体公司,未经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快捷半导体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72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振膜微机电系统麦克风结构
- 下一篇:解决突发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光纤收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