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槐锯材的干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37117.6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7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东;鲍咏泽;高利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7K1/00 | 分类号: | B27K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0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槐 干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刺槐锯材的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刺槐有着生长快、适应性强、耐盐碱等优点,是我国重要的速生树种之一,为华北和西北地区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和四旁绿化的常用树种,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省市,我国刺槐种植面积约在l000万hm2以上。刺槐气干密度较大,木质坚硬、纹理美观、耐磨性好,心材的耐久、耐湿及耐腐性好;但由于心材侵填体丰富,干燥较易发生开裂、翘曲等干燥缺陷,干燥合格率低,只有75-80%左右。加工中刺槐出材率低、效益差是影响刺槐木材高效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刺槐木材在制作家具、地板等实木产品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避免在加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开裂等缺陷。
国内现有的林业行业标准LY/T1068-2012《锯材窑干工艺规程》中有刺槐干燥工艺的相关内容,但这个规程中的工艺是沿用原来天然林木材的,且干燥条件较剧烈,会导致刺槐锯材在干燥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开裂、变形等缺陷,合格率较低,因此企业不敢使用;企业中目前使用的工艺多为40-60度范围的干燥工艺,干燥时间长,在低温、高湿的干燥前期极易使锯材产生霉变,降低材质,且企业工艺干燥后锯材的残余干燥应力大,再加工时容易造成材料或制品产生开裂、变形等缺陷,降低材料的出材率和产品合格率,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和生产效率,致使目前刺槐木材在家具、地板等木制品方面的使用仍属于不常用的木材种类。在刺槐木材干燥方面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1990年代针对刺槐小径原木的干燥研究方面,如高建民“刺槐小径原条干燥特性的研究”【林产工业,1994,21(2):5-7】、“小径原木干燥工艺初探”【木材工业,1994,8(1):26-29】、张云岭和周传东的“刺槐小径木干燥基准”【河南科技,1996,(10):11】、张云岭“刺槐木质马赛克生产技术”;以及刺槐横截薄片的干燥,如王丽宇“刺槐小径木圆、斜截片微波干燥技术”【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5):103-107】等,国内有百度法研究刺槐干燥特性的报道【张真真,黄塞北,宋氏凤等.刺槐小径材的干燥特性,中国木材,2011,(6):28-30】,但在刺槐锯材干燥的研究及应用方面未见报道,本技术旨在为刺槐木材规模化应用、制造刺槐高附加值实木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干燥质量符合锯材干燥质量国家标准、干燥时间短、工艺可靠的刺槐锯材干燥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刺槐锯材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材堆码放。用厚度为15-20mm、材堆中部用宽度为25-30mm的隔条、材堆端部用宽度为50mm的隔条,将刺槐锯材间隔码放成材堆(附图1),并将材堆置于木材干燥窑内(附图2)。材堆顶部用300-500kg/m2重物(如水泥块、铸铁块等)。之后启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过程。
2)干燥过程:a、预热处理阶段。干球温度控制在55-65℃,湿球温度较干球温度低(干湿球温度差)1-2℃,处理时间控制在3-8小时。b、干燥阶段。含水率在30%以上时,干球温度50-60℃,干湿球温度差2-3℃;含水率在25-30%范围时,干球温度55-65℃,干湿球温度差4-6℃;含水率在20-25%范围时,干球温度60-70℃,干湿球温度差8-10℃;含水率在15-20%范围时,干球温度65-75℃,干湿球温度差12-15℃;含水率在低于15%时,干球温度70-80℃,干湿球温度差20-22℃。当含水率达到8-12%时进入高温高湿处理阶段。c、调湿处理阶段。干球温度控制在75-85℃,干湿球温度差控制在3-5℃,处理时间控制在6-12小时。d、降温阶段。使木材温度下降至较室外温度高20℃以内,在此过程中保持干湿球温度差在6-10℃。
本发明采用蒸汽、热油或电热加热的带有喷蒸(调湿)装置的采用热湿空气为干燥介质的干燥窑,实现了快速去除木材中的水分,且使干燥后的锯材横截面中的水分分布均匀、残余干燥应力小,提高了刺槐锯材及其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及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木材干燥窑运行图
1.大门 2.壳体 3.进排气口 4.散热器 5.轴流风机 6.风机间隔板 7.喷蒸管 8.堆顶重物 9.材堆 10.干湿球温度计
图2锯材材堆码放图
11.锯材 12.内部隔条 13.托盘 14.气道 15.边部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7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