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鲜茧生丝的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36987.1 | 申请日: | 2015-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5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 发明(设计)人: | 黄继伟;林海涛;凌新龙;程谦伟;易弋;孙庭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易朝晖 |
| 地址: | 545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丝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鲜茧生丝的检测方法,通过将样品剪成粉末状置于称量仪器上,将称量仪器置于具有目标精度的水分分析仪中,在设定干燥温度下,间隔时间记录样品重量,完成数据收集后整理出样品重量变化序列;其中,所述样品包括不同品种的鲜茧生丝和干茧生丝;对采集到的样品的重量变化序列数据生成数据图,提取数据图中的典型特征变化,根据特征变化情况完成样品鉴定。本发明利用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所含水分的位置不同来鉴定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具有快捷、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高效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鲜茧生丝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茧是蚕桑生产最主要的产物,通过商品市场流通成为丝绸工业的原料。蚕茧作为商品的销售过程中,对其品质的评价是制定茧价的依据,实行优质优价的蚕茧收购政策将有利于鼓励蚕农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蚕茧品质,进而提高我国丝绸产品的质量,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蚕茧质量检验方法和检测技术是实施优质优价蚕茧收购政策的技术支撑,也是行业关注的重要课题。
鲜茧生丝是指蚕茧未经过烘干直接进行缫丝而得的生丝,是一种相对于干茧生丝制造的新技术。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的加工过程中最大不同在于鲜茧生丝未经过烘干处理。而烘干处理需要将蚕茧置于高温的烘茧机内进行烘燥,时间长达2~4个小时,茧丝内的水分由内而外逐渐迁移,并气化排除。故此,其丝纤维内部空隙的水分、甚至与纤维大分子结合的水分也被排除。而鲜茧生丝的加工过程中未受此过程的作用,即使在缫丝机的烘管作用下,鲜茧生丝达到了与大气平衡的含水量。
近年来,生丝行业普遍存在着鲜茧生丝冒充干茧生丝交易,谋求高利润的不良现象,但由于两种生丝外观表面相同,蛋白质纤维复杂,国内众多科研、质检机构目前均缺乏有效鉴别方法,或者鉴别方法过于复杂,因此,一种简单、高效的鲜茧生丝鉴别方法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鲜茧生丝的检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鲜茧生丝鉴别较为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鲜茧生丝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样品剪成粉末状置于称量仪器上,将称量仪器置于具有目标精度的水分分析仪中,在设定干燥温度下,间隔时间记录样品重量,完成数据收集后整理出样品重量变化序列;其中,所述样品包括不同品种的鲜茧生丝和干茧生丝;
(2)对采集到的样品的重量变化序列数据生成数据图,提取数据图中的典型特征变化,根据特征变化情况完成样品鉴定。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2)之后还包括步骤:
(3)将20~35份步骤(1)所述粉末状样品与1~3份硅油混匀,再加入30~40份聚乙烯粉末混匀,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进行压片;
(4)控制向所述压片选定位置发送太赫兹波,将采集到的太赫兹透射光谱进行傅里叶变换为太赫兹光谱图,并计算得到相应的折射率谱和吸收系数谱;
(5)将所述重量变化序列、折射率谱以及吸收系数谱按其归属进行对应后存储并建库。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干燥温度为110℃;所述间隔时间为1min;所述水分分析仪的精度为0.001g。
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压片时采用单冲压片机压片,压力5~6MPa,压片厚度1mm,片直径1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69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