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36785.7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7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少华;黎剑辉;张圳;朱一伟;罗海彬;湛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唐物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02 | 分类号: | H04W76/02;H04W48/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接入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硬件设备之间需要进行更多和更广泛的网络连接,在现有的技术中,硬件设备之间进行网络连接时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账户密码登陆方式,通过账户密码登陆的方式建立硬件设置之间的网络连接首先要对设备进行上电,在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下再通过输入账户密码登陆,这种方式在操作上较为繁琐,还有一种方式为设备开机上电后自动连接的方式,开机上电后自动连接的方式在操作上较为简单,但是容易产生连接错误的问题,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旨在通过近距离感应建立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之后通过所述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传输智能设备组建物联网网络的数据信息,完成智能设备之间的网络组建。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智能设备通过近距离感应建立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并通过所述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传输智能设备组建物联网网络的数据信息;
智能设备的控制器接收所述数据信息,并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完成智能设备之间的网络组建。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设备通过近距离感应建立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包括:
智能设备通过RFID建立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
智能设备通过NFC建立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设备的控制器接收所述数据信息的步骤包括:
当智能设备的控制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
智能设备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与近场通讯单元直接的连接接收所述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完成智能设备之间的网络组建智能设备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处理;
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将智能设备组建到同一局域网网络内,完成智能设备之间的网络组建。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设备之间的网络为网状物联网网络,组建智能设备网络时采用的组网协议包括:Z-Wave无线组网协议,ZigBee无线组网协议,EnOcean无线组网协议。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智能设备通过近距离感应建立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并通过所述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传输智能设备组建物联网网络的数据信息;
组网单元,用于智能设备的控制器接收所述数据信息,并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完成智能设备之间的网络组建智能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用于智能设备通过RFID建立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
第二连接单元,用于智能设备通过NFC建立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组网单元包括:
状态检测单元,用于当智能设备的控制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智能设备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与近场通讯单元直接的连接接收所述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组网单元还包括:
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处理;
网络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将智能设备组建到同一局域网网络内,完成智能设备之间的网络组建。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设备之间的网络为网状物联网网络,组建智能设备网络时采用的组网协议包括:Z-Wave无线组网协议,ZigBee无线组网协议,EnOcean无线组网协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智能设备通过近距离感应建立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并通过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传输智能设备组建物联网网络的数据信息,之后智能设备的控制器接收数据信息,并根据数据信息完成智能设备之间的网络组建,由于组建物联网网络的数据信息通过智能设备之间的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传输,可以保证组建物联网网络的数据信息的安全,同时通过近距离感应建立近场通讯点对点连接可以轻松、安全的完成配对,并无需无线发送网络详细信息,从而大大降低黑客威胁,提高网络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接入装置的结构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接入装置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唐物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丰唐物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67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