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线圈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36039.8 | 申请日: | 2015-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0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麦科(厦门)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5/00 | 分类号: | H01F5/00;H01F5/04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用于交变电场的线圈。
背景技术
线圈是指呈环形的导线绕组,在涉及到交变电场的领域均具有广泛应用,如电感、变压器、电磁加热线圈、无线充电耦合线圈等。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主要是依靠无线充电模块来驱动两个线圈相互耦合实现电力的传输。参阅图1所示,当充电盘的主动线圈A1有交流电流通过时,会在主动线圈A1里产生交流的磁场。当交流的磁场通过被充电装置的被动线圈B1,就会在被动线圈B1上产生交流电压,当被动线圈B1处理闭合回路,就会产生交流电流。这样就实现了电力从主动线圈A1传输到被动线圈B1。
现有无线充电的控制过程是:在主动线圈A1上通过交流电,然后在检测主动线圈A1和被动线圈B1处于可以耦合的状态之后,被充电装置通过其控制电路时被动线圈B1与被充电的电池处于闭合回路来实现无线充电。这种方法的安全性主要依赖检测与控制电路。如果检测与控制电路失效、或者被不安全的外部环境(比如电磁炉)偶然触发,就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例如,目前一些常见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被充电装置是贴近人体的电子装置或者直接是可穿戴电子装置,它们一旦故障被触发,往往会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这种情况,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变线圈,可以使线圈切换至处于耦合状态和非耦合状态,在许多领域具有用途,如在无线充电领域可以提高安全性。
为此,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变线圈,包括:一第一线圈、一第二线圈和一切换装置,该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作为该可变线圈的第一连接端,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通过切换装置连接,当该切换装置切换在第一状态时,使该第一线圈和该第二线圈处于相同感应磁场方向下的相同感应电动势的一端被相连,该第一线圈和该第二线圈的相同感应电动势的另外的一端,分别作为该可变线圈的两个连接端,当该切换装置切换在第二状态时,使该第一线圈和该第二线圈处于相同感应磁场方向下的不同感应电动势的一端被相连,该第一线圈和该第二线圈的不同感应电动势的另外的一端,分别作为该可变线圈的两个连接端。
本发明的可变线圈由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来构成一个线圈,并利用切换装置来使第一线圈和该第二线圈的不同感应电动势端串接而使线圈处于耦合状态,或者使该第一线圈和该第二线圈的相同感应电动势端并联而使线圈处于非耦合状态,从而在许多领域具有用途,如在无线充电领域可以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无线充电的主动线圈与被动线圈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处于平展翻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线圈朝向第一线圈对折状态示意图(角度一);
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线圈朝向第一线圈对折状态示意图(角度二);
图5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对折后的示意图;
图6a是该第一实施例处于耦合状态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b是该第一实施例处于耦合状态下的线圈等效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重新处于平展翻开状态示意图;
图8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线圈进行转动时的示意图;
图9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线圈转动180°后的示意图;
图10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线圈朝向第一线圈对折状态示意图;
图11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对折后的示意图;
图12a是该第一实施例处于非耦合状态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2b是该第一实施例处于非耦合状态下的线圈等效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是该第二实施例处于耦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该第二实施例处于非耦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8是该第四实施例处于耦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19是该第四实施例处于非耦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麦科(厦门)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英麦科(厦门)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60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