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位寄存器、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32736.6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5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花;马从华;李嘉灵;姚绮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G11C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2012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位寄存器 驱动 方法 栅极 电路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技术邻域,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的发展初始阶段,触控显示面板是由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而成,以实现触控显示。需要单独制备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成本高,厚度较大,且生产效率低。
随着自容式触控显示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将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公共电极层兼做自容式触控检测的触控电极层,通过分时驱动,分时序的进行触控控制与显示控制,可以同时实现触控与显示功能。这样,将触控电极直接集成在显示面板内,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面板厚度。
当复用公共电极作为触控电极时,需要将公共电极层分割为多个独立的公共电极。同时,为了实现触控与显示的分时控制,每个触控电极通过单独的触控电极引线提供信号,通过触控电极引线,在触控时段为对应触控电极提供触控感测信号,在显示时段为对应触控电极提供显示驱动电压。但是,现有的自容式触控显示装置,其触控电极的负载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位寄存器、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极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现有的移位寄存器基础上,使移位寄存器在触控扫描阶段输出触控扫描信号至栅极线,使得栅极线与触控电极在触控扫描阶段时其上的信号相同,进而降低两者之间的寄生电容,即降低了触控电极的负载,提高显示装置的触控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控制模块、输出模块、下拉模块、关断恢复模块和触控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关断恢复模块与所述扫描控制模块在第一节点电连接,且与所述触控控制模块和输出模块在第二节点电连接;其中,
所述关断恢复模块在触控扫描阶段控制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断开,并在所述触控扫描阶段结束后,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的控制,将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恢复至所述触控扫描阶段前一时刻的电位;所述触控控制模块在所述触控扫描阶段控制所述输出模块输出触控扫描信号至所述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的移位寄存器,在触控扫描阶段包括:
锁存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且同时断开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
输出触控扫描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的控制,将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恢复至所述触控扫描阶段前一时刻的电位。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级移位寄存器至第N级移位寄存器,所述第一级移位寄存器至第N级移位寄存器均为上述的移位寄存器,N为大于1的整数。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像素单元阵列,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像素单元阵列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为上述的栅极驱动电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移位寄存器、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包括:扫描控制模块、输出模块、下拉模块、关断恢复模块和触控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关断恢复模块与所述扫描控制模块在第一节点电连接,且与所述触控控制模块和输出模块在第二节点电连接;其中,所述关断恢复模块在触控扫描阶段控制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断开,并在所述触控扫描阶段结束后,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的控制,将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恢复至所述触控扫描阶段前一时刻的电位;所述触控控制模块在所述触控扫描阶段控制所述输出模块输出触控扫描信号至所述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即在扫描控制模块与输出模块之间设置关断恢复模块和触控控制模块。在触控扫描阶段,关断恢复模块控制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断开;而后触控控制模块控制输出模块输出触控扫描信号至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以传输至栅极线上;最后关断恢复模块将第二节点的电位恢复至触控扫描阶段前一时刻的电位,以使移位寄存器继续显示阶段扫描。通过在触控扫描阶段,使移位寄存器输出触控扫描信号至栅极线,使得栅极线与触控电极在触控扫描阶段时其上的信号相同,进而降低两者之间的寄生电容,即降低了触控电极的负载,提高显示装置的触控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27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