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锥成型模具及其成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29830.6 | 申请日: | 2015-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6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又春;李玲;向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2 |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43211 | 代理人: | 黄子平 |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模具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尾锥成型模具,包括中心线重合设置的下模板(100)、上模板(900)、凹模(600)和凸模(500),所述凹模(600)中心处设置成型槽(6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模(500)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模板(100)的顶面上,所述凹模(600)设置于所述上模板(900)的底面上;
还包括在锥面成型过程中用于控制所述凹模(600)下移量的限位柱(110)、与所述成型槽(610)内侧壁相配合的压边圈(300)和使所述压边圈(300)与所述成型槽(610)夹持成型毛坯(700)的多个顶杆(210),所述顶杆安装于所述下模板(100)上并沿所述凸模(500)周向均布,所述顶杆抵顶于所述压边圈(300)的底边上并驱动所述压边圈(300)和所述成型毛坯(700)沿其轴向移动;
所述成型毛坯(700)的锥角与所述压边圈(300)的锥角相同;
所述限位柱(110)安放于所述上模板(100)上,锥面成型前,所述压边圈(300)的锥面上缘与所述凸模(500)的锥面下缘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锥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110)高度H3=H2-H1,其中所述H2为所述压边圈(300)底面与所述下模板(100)的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H1为所述限位柱(110)的顶面与所述压边圈(300)底面的高度差,H1=H+0~1mm,H为所述成型毛坯(700)顶端平台到所述凸模(500)锥面的垂直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锥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600)包括凹模壁(620)和容纳于所述凹模壁(620)内并沿所述凹模(600)轴向滑动的卸料块(800),所述卸料块(800)底面上设有锥面成型用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锥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壁(620)底部侧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卸料块(800)顶部外侧壁垂直所述卸料块(800)的侧壁向外延伸形成卡接凸块,所述卡接凸块可在所述环形槽内滑动,并可抵接于所述环形槽的台阶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尾锥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所述卸料块(800)的卸料杆(910),所述卸料杆(910)安装于所述上模板(900)的中心处,所述卸料杆(910)的中心线与所述凹模(600)的中心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锥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所述压边圈(300)与所述凹模(600)对应锥面间形成所述成型毛坯(700)厚度1.1倍间隙的限位环(400),所述限位环(400)放置于所述压边圈(300)平台与所述凹模(600)底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锥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300)包括与所述凸模(500)锥面相配合的圆锥部(310)和与所述凹模(600)底面配合的压紧部(320),所述压紧部(320)一体成型于所述圆锥部(310)的底部外壁上;
所述顶杆抵接于所述压紧部(320)的底面上。
8.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模具成型尾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进行的锥面成型步骤、圆柱面成型步骤和卸料步骤,
所述锥面成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凸模(500)上依次叠置压边圈(300)和成型毛坯(700),使所述压边圈(300)的锥面上端面与所述凸模(500)的锥面下端面平齐;
S2:将多个限位柱(110)均布于压边圈(300)下方,驱动所述凹模(600)、所述压边圈(300)和所述成型毛坯(700)协同向下模板(100)运动至所述压边圈(300)底面与所述限位柱(110)的顶面贴合时停止,得到具有锥面的尾锥毛坯。
9.根据权利要求8述的尾锥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面成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3:撤去限位柱(110),在压紧部(310)的顶面与所述凹模(600)底面之间放置限位环(400),驱动所述凹模(600)和所述压边圈(300)夹持所述尾锥毛坯并继续向所述下模板(100)运动;
S4:下行运动所述顶杆的顶面与所述下模板(100)的顶面平齐时,得到具有锥面和圆柱面的尾锥。
10.根据权利要求9述的尾锥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5:驱动所述上模板(900)远离所述下模板(100);
S6:卸料杆(910)驱动卸料块(800)在凹模(600)内滑动,将所述尾锥推出所述凹模(6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98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