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镜驱动台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28930.7 | 申请日: | 2015-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0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 发明(设计)人: | 钟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21/24 | 分类号: | G02B21/2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明 |
| 地址: | 215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物镜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驱动应用领域,涉及一种物镜驱动台,具体涉及为利用铰链机构将输出位移进行放大的物镜驱动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物学中光学显微镜一直都是人们探索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人们利用它不断对微观世界加深了认知。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对人类认识生命现象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光学显微镜的应用领域在扩大延伸,同时也在不断的提高其成像质量。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对显微样本内部三维结构观测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对显微镜的分辨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然而,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呈现清晰度完全取决于光学物镜的放大倍数,而当前光学物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只能达到1600倍(人眼分辨的清晰度为1mm左右,以1600倍放大为例,最小观察精度0.625微米)。显然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在此已不能满足需求。
但目前现有物镜驱动装置一般采用电机驱动或者手调,此类装置具有精度达不到要求、响应时间慢、体积过大且噪声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运动放大倍数且能够保证体积的紧凑性的物镜驱动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物镜驱动台,用以固定物镜环,包括中空型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致动件,所述中空型壳体包括壳体部和首尾贯穿壳体部形成的腔体,所述壳体部上设置有铰链机构,所述铰链机构包括移动部和与所述移动部连接的运动平台,所述致动件抵压所述移动部,所述物镜环位于所述腔体内,且固定在所述运动平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机构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壳体部上的至少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部包括基部,所述铰链机构通过柔性铰链固定在所述基部上,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移动部平行设置的随动部,所述运动平台通过柔性铰链连接所述移动部和随动部。
进一步的,所述随动部、移动部、运动平台及基部围设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机构通过切割所述壳体部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部呈环形桶体。
进一步的,所述致动件与移动部之间设置有滚珠。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部上设置有预紧顶丝,所述预紧顶丝与致动件相对设置在所述滚珠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致动件上设置有抵压所述滚珠的钨钢片。
进一步的,所述致动件为压电陶瓷。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物镜驱动台通过设置中空型壳体,在壳体上设置铰链机构,并将物镜环设置在铰链机构的运动平台上,设置抵持在铰链结构的移动部上的致动件,从而利用铰链机构进行无间隙、无耦合将致动件微位移传动的运动放大,以有效地提高运动放大倍数及保证体积的紧凑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物镜驱动台的分解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右侧视图;
图4是图3中后盖板的结构图;
图5为图3中铰链结构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89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