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在线高精度旋光检测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28653.X | 申请日: | 2015-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2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宁;袁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 地址: | 6505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在线 高精度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在线高精度旋光检测池,是旋光在线检测中的关键器件,属于光电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旋光检测技术可以区分手性化合物的对称性,与色谱检测技术结合可以实现手性化合物分离,在生物制药、成分分析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总的来说,旋光检测技术可以分为定量和在线检测两大类。定量测量通过对固定体积的溶液进行旋光检测,测量偏振角度的改变而获得溶液的浓度参数;在线检测则需要将溶液实时地导入到检测室中,测量其偏振角度改变情况,得到溶液浓度实时变化的曲线。
由于液体中的气泡数量、环境温度、物质浓度、探测器噪声等因素都能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定量的旋光检测技术,以减少以上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在线检测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 其研究主要还在测量原理上,比如:冯林、金涛等的新型旋光仪测量原理的研究(光学仪器, 31卷第2期,2009),描述了一种偏光角度测量的方法;李倩倩,贾宏志等的新型激光旋光仪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实现(光学仪器,32卷第2期,2010)则采用了一种通过曲线拟合的方法确定起偏器和检偏器的正交位置的方法。但作为在线旋光检测关键器件,即高精度在线旋光检测池,据资料检索,其研究尚无相关的文献、研究报告或专利涉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高精度在线旋光检测的检测池的设计,为在线旋光检测提供一个光线和被测液体可以同时通过的检测通路,保证被测液体可以实时流通,同时液体流动不对检测光线的光程和方向造成明显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在线高精度旋光检测池,本发明特征是,包括位于正中的圆柱体延长件、连接在延长柱两侧对称的圆柱体端头件,连接在端头件后端开孔上的紧固螺钉、分别设在端头件后端开孔内的导流垫片、石英玻璃窗;其中:
在延长件两端开设有内螺纹孔在两内螺纹孔之间开设有中心细孔A;
在端头件前端设有外螺纹段与内螺纹孔配合连接,后端开设有内螺纹孔与外螺纹段的紧固螺钉配合连接,在外螺纹段与内螺纹孔之间开设有中心细孔B;在端头件侧面开设有一孔心线与中心细孔B的孔心线垂直的接头孔,该接头孔为底端位于中心细孔B之上的潜孔,用于连接手紧接头和PEEX管;在接头孔底部开设有微孔与内螺纹孔连通;
在紧固螺钉的轴心线上开设有通孔,并在通孔后端设有凹口用于扭紧紧固螺钉;
导流垫片垫设在内螺纹孔内,在导流垫片中心部位开设有鸡心孔;
石英玻璃窗采用石英玻璃圆片靠贴在导流垫片后面。
本发明中心细孔A与中心细孔B同轴,孔径均为0.8㎜~1.2㎜。
本发明紧固螺钉的轴心线上开设的通孔孔径为3.8㎜~4.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中心孔可以保证光线可以直线通过;侧向开孔可以保证液体连续更换,顶端注入口可以保证液体不存留,同时有效降低液体气泡在管壁的吸附;分三部分加工可以有效降低加工难度。在保证检测偏振光能直线通过被测液体的条件下,在线更换被测液体,实现样品的在线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高精度在线旋光检测的检测池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样品室延长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样品室端头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空心紧固螺钉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导流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石英玻璃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高精度在线旋光检测池的剖面图;
图8为低浓度特罗格尔碱的手性拆分结果图;
图9为高浓度特罗格尔碱的手性拆分结果图;
图10为三种浓度葡萄糖溶液的旋光度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8,一种新型在线高精度旋光检测池,本发明特征是,包括位于正中的圆柱体延长件5、连接在延长柱5两侧对称的圆柱体端头件4,连接在端头件4后端开孔上的紧固螺钉1、分别设在端头件4后端开孔内的导流垫片3、石英玻璃窗2;其中:
在延长件5两端开设有内螺纹孔5.1在两内螺纹孔5.1之间开设有中心细孔A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师范大学,未经云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86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