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T扫描仪屏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28166.3 | 申请日: | 2015-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3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管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管迪 |
主分类号: | A61B6/10 | 分类号: | A61B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t 扫描仪 屏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屏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CT扫描仪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CT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但同时,CT扫描仪的射线也会对非诊断部位造成一定的伤害,故而每个CT诊疗中心都会备有防辐射服等防辐射装置,但常规的防辐射装置大都结构庞大,或是穿在身上,或是安装于CT扫描设备上,使用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CT扫描仪屏蔽装置,该屏蔽装置结构小巧,使用方便,而且屏蔽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一种CT扫描仪屏蔽装置,包括一通过弹性橡胶圈连接的左矩形基座和右矩形基座,所述左、右矩形基座的上端均连接有一真空吸盘,所述左矩形基座底部通过第一电动转动装置连接有第一L型屏蔽铅板,所述右矩形基座底部通过第二电动转动装置连接有第二L型屏蔽铅板,且第一、第二L型屏蔽铅板能相互密闭式接触和相互完全分开;所述第一、第二L型屏蔽铅板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红外接收装置和第二红外接收装置;同时还包括一独立式的、能发射红外信号并使第一、第二红外接收装置接收的红外发射装置,同时所述第一、第二红外接收装置和第一、第二电动转动装置分别形成电性连接,并分别能控制第一、第二电动转动装置的顺、逆时针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底部安装有一夹头。
本发明通过将红外自动感应装置安装于人体照射部位以及屏蔽铅板上的方式,使得屏蔽铅板经过照射部位时能自动打开露出扫描装置、经过非照射部位能自动关闭屏蔽扫描装置,从而防止了CT扫描装置对人体非诊断部位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外观结构图;
其中,1、弹性橡胶圈;2、左矩形基座;3、右矩形基座;4、真空吸盘;5、第一电动转动装置;6、第一L型屏蔽铅板;7、第二电动转动装置;8、第二L型屏蔽铅板;9、第一红外接收装置;10、第二红外接收装置;11、红外发射装置;12、夹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可知,一种CT扫描仪屏蔽装置,包括一通过弹性橡胶圈1连接的左矩形基座2和右矩形基座3,左矩形基座2和右矩形基座3的上端均连接有一真空吸盘4,左矩形基座2底部通过第一电动转动装置5连接有第一L型屏蔽铅板6,右矩形基座3底部通过第二电动转动装置7连接有第二L型屏蔽铅板8,且第一L型屏蔽铅板6、第二L型屏蔽铅板8能相互密闭式接触和相互完全分开;在第一L型屏蔽铅板6、第二L型屏蔽铅板8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红外接收装置9和第二红外接收装置10;同时还包括一独立式的、能发射红外信号并使第一红外接收装置9和第二红外接收装置10接收的红外发射装置11,该红外发射装置11底部安装有一夹头12;同时第一红外接收装置9和第二红外接收装置10和第一电动转动装置5、第二电动转动装置7分别形成电性连接,并分别能控制第一电动转动装置5、第二电动转动装置7的顺、逆时针转动。
具体使用时,可先将弹性橡胶圈1弹性连接于CT扫描仪头部,然后再用真空吸盘4吸住CT扫描仪头部两侧上部位置,使得左矩形基座2和右矩形基座3处于固定连接,接着将该红外发射装置11通过夹头12固定于人体需要扫描的位置(如腹部),这样当躺着患者的移动板缓缓进入CT扫描仪区域过程当中,第一红外接收装置9和第二红外接收装置10接收到红外发射装置11发射的红外线时,驱使第一电动转动装置5、第二电动转动装置7分别呈顺时针、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L型屏蔽铅板6、第二L型屏蔽铅板8转动从而露出CT扫描仪扫描患者需要扫描的位置;当移动板继续移动时,第一红外接收装置9和第二红外接收装置10接收不到红外发射装置11发射的红外线时,驱使第一电动转动装置5、第二电动转动装置7分别呈逆时针、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一L型屏蔽铅板6、第二L型屏蔽铅板8转动从而屏蔽CT扫描仪扫描患者非扫描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管迪,未经管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81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核检验穿刺针
- 下一篇:互联网+可自动记录排尿次数和排尿量的智能夜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