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3,3,5-三甲基环己酮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27838.9 | 申请日: | 2015-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4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珠;刘晓燕;叶阑珊;刘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01J31/28 | 分类号: | B01J31/28;C07C49/403;C07C45/67;C07C45/62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徐良江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环己酮 制备 方法 及其 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性3,3,5-三甲基环己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手性化合物由于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和优异的性质,在过去十几年里,单一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已成为精细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领域。
3,3,5-三甲基环己酮(TMCH)是树脂、油漆、清漆等涂料的优良溶剂,其手性对映体((S)-TMCH和(R)-TMCH )是制药、香料等行业的重要中间体。通过对异佛尔酮(IP)的C=C键选择性加氢即可得到TMCH,但反应产物为外消旋体TMCH,即为手性(S)-TMCH和(R)-TMCH的混合物,若要得到单一手性(S)-TMCH或(R)-TMCH产品,则需要进一步分离。但由于对映异构体在非手性条件下,化学与物理性质没有差异,很难用传统手段将对映异构体进行分离,因此只能利用其手性条件下性质的差异性进行分离。目前关于由IP进行不对称加氢以及由TMCH进行加氢动力学拆分得到手性(S)-TMCH或(R)-TMCH的研究国外有一些报道,但由于该反应体系较为复杂,已有的研究结果对反应机理存在很大争议,也鲜有关于该体系反应工艺条件的详细研究。本发明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TMCH加氢动力学拆分反应催化剂,获得了高纯度的TMCH手性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出一种制备(S)-3,3,5-三甲基环己酮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相应的(S)-3,3,5-三甲基环己酮的制备方法,由此而获得高纯度的手性(S)-TMCH产品。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S)-3,3,5-三甲基环己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外消旋体3,3,5-三甲基环己酮在加氢催化剂和手性配体催化作用下反应得到,所述的加氢催化剂为Pd/Al2O3催化剂,所述的手性配体为(L)-脯氨酸,脯氨酸和Pd/Al2O3催化剂的质量比为:0.15~0.35。
上述手性配体(L)-脯氨酸单层分散在Pd/Al2O3催化剂表面上。
上述脯氨酸和Pd/Al2O3催化剂的质量比最好为0.25。
上述加氢反应的温度优先为30~55℃,压力优先为1.0~2.5MPa,反应时间优先为1~10h。
上述反应温度最好为40℃、压力最好为1 MPa、反应时间最好为10 h。
一种用于制备(S)-3,3,5-三甲基环己酮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加氢催化剂Pd/Al2O3和手性配体脯氨酸,所述的脯氨酸分散在Pd/Al2O3催化剂表面上,脯氨酸和Pd/Al2O3催化剂的质量比为:0.15~0.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及合适比例,实现了固体催化剂表面的单层分散,解决了多相反应体系因传质而对反应造成的影响,从而得到(S)-TMCH产品。
还通过优化TMCH动力学拆分反应参数,能够在较缓和条件下获得高纯度的手性(S)-TMCH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L)-脯氨酸修饰的Pd/Al2O3 催化剂的XRD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S)-3,3,5-三甲基环己酮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
1.1 负载Pd/Al2O3 催化剂制备
将烟台恒辉公司生产的牌号为V250的拟薄水铝石于马弗炉中700°C焙烧4h,得到催化剂载体。
称取0.6780 g 氯化钯,用pH=0.04的盐酸溶液溶解,配制成40mL溶液。
称取催化剂载体10g,将Pd盐溶液和载体均匀混合,120℃干燥10h,于马弗炉中500℃焙烧4 h。焙烧后催化剂在200℃下用氢气还原4 h,得到Pd负载量(质量分数)为4%的 Pd/Al2O3 催化剂。
改变氯化钯加入量,重复以上步骤,制备出不同负载量Pd/Al2O3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78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