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蓝牙通信接入的物联网身份认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26295.9 | 申请日: | 2015-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6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 发明(设计)人: | 郭东辉;王安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B5/00;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蓝牙 通信 接入 联网 身份 认证 方法 | ||
1.一种基于蓝牙通信接入的物联网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主设备服务器端和从设备用户端进行蓝牙连接后,用户端发送约定格式的注册口令到服务器端,申请进行注册;
2)服务器端解析出注册口令后,切换到注册模式,用户端随机产生一组密钥对,与服务器端的内嵌固定密钥对通过蓝牙,进行公钥交换,并将各自的私钥进行私密保存;
3)用户端输入注册码Rc,将Rc和用户端的蓝牙MAC地址一起进行加密后通过蓝牙发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接收后进行解密,得到用户端发送过来的注册码和蓝牙MAC地址;
将注册码Rc和用户端的蓝牙MAC组合成{Rc,MAC},用服务器的公钥Ke进行ECC加密,生成明文加密结果Ex;使用ECC加密后再传输,保证发送内容的安全性,而且只有拥有私钥的服务器端才能进行解密;服务器端接收密文后即可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得到注册码;
4)根据解密的注册码,产生相应的权限号,不同的权限号所开放的操作权限不同,服务器端产生一个随机数,将权限号、随机数以及用户端的蓝牙MAC地址组合成用户端的身份识别码ID,主设备服务器端保存ID;
服务器端根据解密出来的注册码,判断该用户的权限等级,分配相应的权限号,记为PMS;同时注册码的存在,避免任何用户都能进行注册的情况;注册码分为三个等级,super,normal,limited,每个注册码用不同的权限号,从高到低分别是1,2,3;权限越高,能操作的内容就更广,随机数产生器产生一个随机数RAND,与之前的权限号,用户端的蓝牙MAC共同构成用户ID;
5)服务器端将ID进行加密、签名后,发送给用户端,用户端进行解密、验签,确定无误即返回给服务器端注册成功口令以结束注册模式,并保存ID;
6)注册成功后,用户端发送登陆口令,同时在每次登陆的时候均产生一组随机的密钥对,并将密钥对的公钥发送给服务器端;用户端随即把保存的ID进行加密、签名后发送给主设备服务器端进行解密和验签后,确定ID的真伪,无误后则根据ID中的权限号开启相应权限的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蓝牙通信接入的物联网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认证过程中所涉及的口令一共包括4种,分别是注册口令、注册成功口令、登陆口令、登陆失败口令;4种口令定义如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蓝牙通信接入的物联网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服务器端内部内嵌固定的密钥对{Kd,Ke},而用户端每次连接都随机产生密钥对{Kdi,Kei},其中,Kd,Kdi为私钥,Ke,Kei为公钥;双方通过蓝牙交换公钥,在后续操作中,使用对方的公钥进行加密操作,用自己的私钥进行数字签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蓝牙通信接入的物联网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服务器端用用户端的公钥Kei对用户ID进行ECC加密,同时用自己的私钥Kd对用户ID进行数字签名,将数字签名和密文一起打包发给用户端;用户端接收到信息后,同样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解密,验签,若验签一致,说明信息没被篡改,则返回注册成功口令,保存ID;若1min内没有收到注册成功的口令,则默认为注册失败,服务器端将注册过程中产生的注册信息全部删除,用户端要发起新的一轮注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蓝牙通信接入的物联网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在注册成功后,进行身份认证的过程;经过注册的用户端,在每次进行登录认证的时候,都随机产生一组密钥对,并将公钥发送给服务器端,替换掉注册时发送的用户端的公钥;保存的ID和自己的MAC一起经过加密和数字签名后发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进行解密后,不仅和服务器端保存的ID进行对比,同时将ID中提取出来的MAC部分和用户端发送过来的MAC进行对比,确保用户身份的正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629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家居组网设备与控制方法
- 下一篇: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和交换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