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构无线网络中能量有效的资源分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25244.4 | 申请日: | 2015-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9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 发明(设计)人: | 邹经纬;何晨;蒋铃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异构无线网络 能量效率 带宽资源分配 移动终端 资源分配 功率资源分配 无线接入技术 带宽资源 发射功率 功率分配 功率资源 联合分配 上行能量 初始化 重复 收敛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构无线网络中能量有效的资源分配方法,包括步骤:初始化移动终端的功率分配;确定无线接入技术的能量有效的带宽资源分配;分别确定每个移动终端的能量有效的功率资源分配;对移动终端发射功率进行调整,计算能量效率和;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异构无线网络的能量效率和的值最大。本发明首先计算出能量有效的带宽资源分配,再根据带宽资源分配确定能量有效的功率资源分配,使每次资源分配之后异构无线网络的能量效率和的值增加,然后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能量效率和的值收敛,最后得到能量有效的带宽资源和功率资源的联合分配,从而提升整个异构无线网络的上行能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异构无线网络中资源管理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是异构无线网络中能量有效的资源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绿色通信在异构无线网络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数据传输的速率要求越高,同时移动终端的能耗问题就越严重。由于移动终端电池技术的发展没有跟上无线通信业务的发展,终端能耗问题严重影响到用户的服务质量。而且随着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间的增长,移动终端的能耗也是呈指数增长的。因此,能量有效的上行通信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内容之一,可以有效的延长移动终端的续航时间,并提高移动终端的传输速率。同时,能量有效的上行通信可以减少对异构无线网络中其他移动终端的干扰。因此,在下一代移动通信中,能量效率对于移动终端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异构无线网络中的资源管理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网接入的资源分配,另一类是多宿主接入的资源分配。前者是异构无线网络中的移动终端选择最佳无线接入网络进行通信,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如在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的混合网络中,针对弹性数据流服务,可以根据负载均衡选择合适的网络提供服务。后者则是异构无线网络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同时接入多个无线接入网络,充分利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如在异构无线网络中,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让移动终端选接入多个无线接入网络来满足业务需求,提升系统的总吞吐量。
现有的对异构无线网络的资源分配方法大部分是以最大化系统的总吞吐量为目标,或是最小化系统的总功耗。只有很少的资源分配方法是提升异构无线网络中能量效率。在传统的单层网络中,能量效率研究较多,但是不能用于异构无线网络。一般是将无线接入技术的带宽固定,然后对发射功率资源进行优化,最优化能量效率。这种固定带宽资源的分配方式会降低系统的性能。不同的移动终端应该以自身的功耗和信道状态而被分配不同的带宽资源,通过这种联合分配带宽资源和发射功率资源的方式,可以提升整个异构无线网络的上行总能量效率。同时,在资源分配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质量保证,急需要满足用户的传输速率需求。
综上所述,现有的异构无线网络的资源分配方法不能有效的用于提升整个系统的移动终端的能量效率和。带宽资源和功率资源的联合分配也是很有必要,并且异构无线网络中的移动终端的能量效率和问题也没有相关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异构无线网络的多宿主接入资源分配,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服务质量的最大化移动终端能量效率和的资源分配方法。本发明可以充分利用系统中的无线接入技术,将整个异构无线网络中的无线资源进行整合,然后有效的分配给移动终端,进行能量有效的资源分配,在满足用户服务质量需求的同时,最大化上行通信中移动终端的能量效率和。本发明对无线接入技术的带宽资源和移动终端的功率资源进行联合分配,可以获得更高的能量效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异构无线网络中能量有效的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初始化移动终端的功率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52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