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血清凝血因子Ⅷ中的病毒过滤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21518.2 | 申请日: | 2015-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4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成坤;黄锦程;王文杰;黄进英;蒙勇江;管红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卫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K14/755 | 分类号: | C07K14/755;C07K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刘敏 |
| 地址: | 515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血清 凝血 因子 中的 病毒 过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使人血浆来源的凝血因子Ⅷ溶液快速流通过纳滤材料的方法,在浓度为10—100IU/ml,pH为6.0—8.0的人体血清凝血因子Ⅷ水溶液中添加浓度为50—500mmol/L的医学上可接受的水溶性二价金属盐,溶液通过10—35纳米孔径的过滤器除去病毒,实现纳滤方法除去病毒的工业应用,通过透析除去加入的金属盐,可恢复凝血因子Ⅷ的天然结构。过滤过程凝血因子Ⅷ效价的衰减低于10%,优选情况下,凝血因子Ⅷ效价的衰减低于6%,明显优于通用S/D和干热灭活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血制品制造方法,具体是采用纳米孔径的过滤材料过滤除去人体血清凝血因子Ⅷ中的病毒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血清凝血因子Ⅷ(FⅧ)是指从人血浆中提取获得的血液制品,临床上主要用于凝血因子Ⅷ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纠正,主要是甲型血友病的治疗。为确保产品的临床使用安全,产品生产过程必须进行病毒去除/灭活步骤,主要的血源性病毒包括脂包膜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和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I);无包膜病毒,如肝炎病毒(HAV)以及细小病毒B19和TSE朊病毒导致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
制造工艺必须平衡安全需求(病毒去除和/或灭活的需要)和提供高收率,合理的成本和有效的高纯度的最终产品,现在使用的领先病毒灭活/去除技术是巴氏灭菌法,干热处理,S/D处理和纳米过滤,在凝血因子Ⅷ制品上,则通用S/D和干热灭活法,但S/D法和干热灭活法会导致凝血因子Ⅷ效价衰减12—15%,甚至更高。
纳米过滤,也称为“病毒过滤”,是基于使用的膜具有多层微孔结构,可以通过尺寸排阻清除病毒。该技术条件温和并有效分离蛋白和病毒,包括包膜和无包膜病毒,可用于脆弱的凝血因子Ⅷ并保持完好的FⅧ天然结构。用10—35纳米的过滤器能有效去除非脂包膜细小病毒,如:HAV/猪细小病毒(PPV,一个耐受的病毒模型)/TSE(分子大小约18-35nm)。而凝血因子Ⅷ分子较大,被认为不能有效的穿过10-35nm的过滤器,而更大空隙的过滤器(例如≥35nm)又不能有效去除HAV、B19和TSE。
采用10—50nm的过滤器将凝血因子Ⅷ溶液进行病毒过滤时,过滤速度非常缓慢,且容易造成过滤器堵塞,使整个过滤中断,而且过滤器的有效过滤载量非常小,达不到5L/m2。过滤速度小于1L/m2·h,因此对于凝血因子Ⅷ而言,工业上没有采用过滤方法除去病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人血浆来源的人体血清凝血因子Ⅷ溶液快速流通过纳滤材料的方法,由此实现采用纳滤方法除去病毒的工业应用。
本发明在浓度为10—100IU/ml,pH为6.0—8.0的人体血清凝血因子Ⅷ水溶液中添加浓度为50—500mmol/L的医学上可接受的水溶性二价金属盐,溶液通过10—35纳米孔径的过滤器除去病毒。
本发明中,水溶性二价金属盐可以是钙盐、锌盐、亚锡盐、铜盐、二价锰盐等,优选是水溶性钙盐或锌盐。水溶性钙盐包括氯化钙、醋酸钙、柠檬酸钙、草酸钙、酒石酸钙、葡萄糖酸钙或乳酸钙,优选是氯化钙。水溶性锌盐包括氯化锌、硫酸锌、醋酸锌、柠檬酸锌、草酸锌、酒石酸锌、葡萄糖酸锌或乳酸锌,优选是氯化锌或硫酸锌。
钙离子或锌离子浓度优选为200—400mmol/L。
溶液中还可加入氨基酸,其浓度为50—500mmol/L,优选200—500mmol/L。氨基酸优选为L-精氨酸、L-组氨酸或L-赖氨酸的一种或以上。
人体血清凝血因子Ⅷ水溶液中,人体血清凝血因子Ⅷ效价优选为20—70IU/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卫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卫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1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