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DN网络下移动终端切换时备用AP的选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20768.4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9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钱红燕;孙茂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dn 网络 移动 终端 切换 备用 ap 选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SDN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在不同的AP之间进行快速切换的一种方法。用于解决在移动终端在进行切换时,控制器如何决策选择一个最优的AP进行接入,并且将转发路径建立好的方法。属于移动终端切换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移动流量的急剧增长,移动用户需要像固定桌面用户一样稳定的接入网络,共享网络资源。在无线网络中,移动终端在不同的AP之间切换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切换是一个程序,当移动终端想要改变无线AP时,或者终端移出了AP的覆盖范围时就会发生切换。由于现在广泛使用的TCP/IP设计时没有将移动性作为一个关键技术考虑在内,为了维护在TCP/IP下移动终端通信的不中断,出现了许多协议或者规范来解决在TCP/IP下移动终端的切换问题,例如移动IP技术。但是移动IP会有一些问题,例如信令开销大,传输时延长以及三角路由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TCP/IP网络架构下无线通信的发展。
传统的因特网将控制与转发紧耦合在网络的设备上,这一特点导致了控制管理网络变得复杂,也使得新的技术很难在现有网络中部署。SDN网络是由斯坦福大学提出的一个未来网络的一个框架,它的主要思想是将控制模块从转发设备中分离,形成一个单独的控制器来控制全网的信息,包括网络信息的获取、转发路径的建立等。而转发设备只负责简单的转发任务。网络的控制、决策等全交由控制器来控制,网络管理者可以在控制器中根据需要编写程序灵活的控制网络。
现在基于移动主机的切换也提出了很多的方案,但是许多的方案都需要对现有的网络设备进行改进,同时服务质量也不能很好的得到保证。同时现在一些新的针对无线网络的项目已经提出,但这些项目现在大多都处于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部署的实例,但是已经表明了,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网络的一个方向,而终端的切换是未来网络的一个关键问题。本发明是在移动终端进行通信时,提前将要切换到的AP选择好同时将该AP到目的结点的路径建立好,移动终端进行切换时,直接接入到所选择的AP,这样可以降低切换时的开销和时延,可以有效的保证用户的服务质量。在众多的AP中如何选出一个最优的AP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发明是利用SDN网络的控制器来进行选择,由于控制器可以获得整个网络链路的参数信息,例如带宽、时延等,本发明根据这些参数来选择AP,通过计算出每个AP到目的结点的链路代价,选出一个链路代价最小的,同时链路还要满足一定的时延要求,选出的链路所包含的AP就是本发明所选的AP,通过该AP接入网络,能达到较好的传输效果,同时有能满足快速切换的目的,降低了拥塞发生的概率,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并且提高了网络链路的传输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利用SDN架构,提供一种对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从多个AP中选出一个最优的AP以备切换的方法。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的降低切换时延实现快速切换,并保证切换的服务质量提高网络链路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网络带宽。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在SDN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在不同的AP之间进行快速切换机制,假设一个虚拟的源节点,并且假设从该源节点到每一个AP都有一条所有参数都相同的链路,这样,就可以把选择最优的AP的问题就转为选出一条最优的传输路径的问题。将在终端移动方向上的AP组成一个集合,并且该集合中所有的AP都是移动终端能感知到信号强度的AP,最后所选的AP就是集合中的一个。所述的获得AP的方法其过程如下:
步骤一:假定一个虚拟源节点s,从该源节点s到达每一个集合中的AP都有一个虚拟链路,所有虚拟链路的参数全部相同。
步骤二:控制器获取集合中每个AP到目的结点链路的带宽T、时延d,同时设定链路的最大带宽B。
步骤三:根据获得的带宽T以及设定的最大带宽B,计算每条链路的丢包率1,然后再计算整个路径的丢包率loss。通过获取到的带宽T以及设定的链路的最大带宽B,来计算链路的丢包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07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