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埋双色荧光量子点的比率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17437.5 | 申请日: | 2015-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0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 发明(设计)人: | 汪晶;蒋晨星;胡军;王力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1/88 | 分类号: | C09K11/88;C09K11/02;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李世玉 |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埋 荧光 量子 比率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包埋双色荧光量子点的比率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率探针以红色量子点为核心,将红色量子点包埋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中,然后将包埋红色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巯基化,再在巯基化的二氧化硅表面原位生长绿色量子点,获得双发射波长的复合纳米粒子;最后将双发射波长的复合纳米粒子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层,获得包埋双色荧光量子点的比率探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包埋双色荧光量子点的比率探针,其特征在于红色量子点为碲化镉量子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包埋双色荧光量子点的比率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发射波长的复合纳米粒子外层包覆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层厚度为1~1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包埋双色荧光量子点的比率探针,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粒径为40~100nm。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包埋双色荧光量子点的比率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1)将红色量子点分散于氨水和氢氧化钠形成的分散液中,搅拌均匀,形成量子点的碱溶液;将环己烷、正己醇、曲拉通、聚二烯二丙基氯化铵水溶液及氨水混合形成的微乳体系与量子点的碱溶液混匀,搅拌,形成反相微乳体系;然后向反相微乳体系中加入正硅酸四乙酯,5~45℃搅拌1~4天后加入(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继续搅拌12~36h,离心,沉淀洗涤后即获得包埋红色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所述分散液中氨水体积用量以红色量子点质量计为4~40ml/g,氢氧化钠与红色量子点质量比为0.2~1:1;所述微乳体系中环己烷、正己醇、曲拉通、聚二烯二丙基氯化铵水溶液及氨水的体积用量以红色量子点质量计分别为3750~15000ml/g、1000~3000ml/g、1000~3000ml/g、10~100ml/g和20~200ml/g;所述正硅酸四乙酯体积用量以红色量子点质量计为50~1000ml/g,所述(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体积用量以红色量子点质量计为5~20ml/g,所述聚二烯二丙基氯化铵水溶液的浓度为1~25mmol/L;所述的氨水质量浓度为25%;
(2)将包埋红色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与柠檬酸钠及氯化镉水溶液混合,通氮气的条件下搅拌后加入亚碲酸钠水溶液、巯基琥珀酸和硼氢化钠,在100℃下回流至出现绿色荧光,加入(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继续回流反应1~6h,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洗涤后得到的双发射波长的复合纳米粒子;所述包埋红色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与氯化镉水溶液中氯化镉质量比为1:1~10,所述柠檬酸钠与包埋红色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质量比为20~80:1;所述包埋红色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与亚碲酸钠水溶液中亚碲酸钠质量比为1:0.25~2.5,所述巯基琥珀酸和硼氢化钠与包埋红色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质量比分别为10~200:1和1~10:1;所述(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体积用量以包埋红色量子点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质量计为0.002~0.02ml/mg;
(3)将环己烷、正己醇、曲拉通、氨水与双发射波长的复合纳米粒子混合,5~45℃搅拌均匀,形成微乳体系,然后加入正硅酸四乙酯,继续搅拌混匀,加入异丙醇,静置沉淀,离心,沉淀洗涤后获得包埋双色量子点的荧光比率探针,所述环己烷、正己醇、曲拉通、氨水和正硅酸四乙酯体积用量以双发射波长的复合纳米粒子质量计分别为900~4000ml/g、250~750ml/g、250~750ml/g、15~150ml/g和10~250ml/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74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重金属清洁改良材料
- 下一篇:一种自发光黄绿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