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雾发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15047.4 | 申请日: | 2015-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3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孙卫伟;匡安龙;陈卓;邹新政;赵鑫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41H9/06 | 分类号: | F41H9/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何悦 |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雾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产生具有电磁干扰效果的烟雾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首先是侦察与反侦察的战斗。目前使用的侦察器材主要运用光学侦测原理,如:红外观瞄仪、激光测距机、无线电雷达等。而对于这些器材,烟雾都有相当的防护作用,能使敌方不能有效地了解我方情况,不能进行准确的攻击。特别在坦克、装甲车遇到地雷阵阻滞,敌方正准备好各种火炮、导弹,欲将不能移动的坦克、装甲车作为靶子时,若施放人造烟雾,能遮住敌方各种传感器的视线,阻止导弹的进攻,从而赢得撤退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雾发生装置,能够自动化的生成具有电磁干扰效果的遮蔽烟雾。
本发明所述的烟雾发生装置,包括箱体、加热机构、油料喷淋机构、鼓风机构和碳纤维投放机构,在所述箱体上设有出烟口和进气口,所述加热机构为布置在箱体内的多根电磁加热辊,所述油料喷淋机构包括储油罐、输油泵和多个布置在所述电磁加热辊上方的雾化喷嘴,所述储油罐内油料经输油泵输送至雾化喷嘴,所述碳纤维投放机构包括碳纤维箱、输送装置和碳纤维托板,所述输送装置将碳纤维箱内储存的碳纤维输送至碳纤维托板上,所述碳纤维托板布置在所述箱体出烟口处,所述鼓风机构包括分别布置在出烟口和进气口上的鼓风机。
优选的,还包括油料回收机构,所述油料回收机构包括回油泵、过滤器和位于所述电磁加热辊下方的油料收集槽,所述油料收集槽内的油料经过滤器过滤后通过回油泵输送至所述储油罐。
优选的,所述电磁加热辊的外周具有轮齿。
优选的,所述碳纤维托板由框架和若干叶板构成,所述叶板倾斜的间隔布置在所述框架上,相邻两叶板间留有过气间隙。
优选的,所述出烟口处的鼓风机将气流往上吹向所述碳纤维托板。
本发明所述烟雾发生装置,能够生成含有碳纤维粒子的烟雾,以吸收或散射雷达波,避免我方目标遭受敌方攻击。本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适用于海上或陆上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烟雾发生装置,包括箱体1、加热机构、油料喷淋机构、油料回收机构、鼓风机构和碳纤维投放机构。
在所述箱体上设有出烟口和进气口,所述加热机构为平行布置在箱体内的多根电磁加热辊2,所述电磁加热辊的外周具有轮齿,所述电磁加热辊的表面温度根据不同油料的成分来精确设定,所述可转动的电磁加热辊2能增加与油料接触面积,使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所述轮齿能够进一步增大电磁加热辊2与油料的接触面积,产生更多烟雾。
所述油料喷淋机构包括储油罐3、输油泵4和多个布置在所述电磁加热辊上方的雾化喷嘴5,所述储油罐3内油料经输油泵4加压输送至雾化喷嘴5,雾化喷嘴5能将油料以雾状向下喷注到电磁加热辊2表面,提高了加热效率。
所述碳纤维投放机构包括碳纤维箱6、输送装置7和碳纤维托板8。所述碳纤维箱6内存放有碳纤维粉,碳纤维具有很好的电磁屏蔽效果。所述碳纤维托板8布置在出烟口上部,其为百叶板形式,由框架801和若干叶板802构成,所述叶板802倾斜的间隔布置在所述框架上,相邻两叶板间留有过气间隙,该过气间隙顺着出烟口气流流动方向。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7采用绞龙传输装置,其能将碳纤维箱内储存的碳纤维粉输送至碳纤维托板8上,
所述油料回收机构包括回油泵11、过滤器10和位于所述电磁加热辊下方的油料收集槽9,所述油料收集槽9内的油料经过滤器10过滤后通过回油泵11输送至所述储油罐3。
所述鼓风机构包括分别布置在出烟口和进气口上的鼓风机。所述进风口上的鼓风机12将外部空气引入并将箱体内的烟雾吹向出烟口,所述出烟口上的鼓风机13位于碳纤维托板下方呈竖直方向布置。
上述烟雾发生装置在工作时,所述电磁加热辊2转动并升温加热,同时雾化喷嘴5将油料喷到电磁加热辊的高温轮齿表面,油料受热产生浓烟。此时,碳纤维粉落在碳纤维托板8上。箱体内的烟雾由出烟口向外排出,受到出烟口处鼓风机13的作用,沿碳纤维托板的过气间隙流过,与碳纤维粉充分混合,一同向外扩散,从而形成了具有电磁干扰效果的烟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50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