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苎麻山坡地抗旱栽培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14663.8 | 申请日: | 2015-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5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军;彭定祥;贺丽江;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苎麻 山坡地 抗旱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苎麻抗逆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苎麻山坡地抗旱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苎麻(Boehmeria nivea L.Gaud.)为荨麻科苎麻属多年生宿根性韧皮纤维作物,是中国传统特色经济作物,产量和面积占世界90%以上,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和出口创汇畅销产品。
中国苎麻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一般年收三次。其茎叶生长茂盛,蒸腾量大,需水量高,缺水将严重影响苎麻的生长和发育,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由于缺乏灌溉条件,山、丘区苎麻往往因夏、秋干旱而使二、三麻严重减产甚至失收。
苎麻未来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利用山坡地等边际土壤,不与粮食争地。而山坡地种植苎麻常因土壤贫瘠、干旱等不利因素,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可通过选育抗旱品种及栽培方式等方面,提高苎麻抵抗不利因素的能力达到稳产目的。
通过抗旱栽培是提高苎麻产量和纤维品质的重要途径,相对于遗传育种不仅能节约成本,还具有适应推广、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等特点。然而对于苎麻抗旱栽培的研究,国内外鲜见报道。目前苎麻山坡地抗旱栽培主要通过喷施抗旱剂如一定浓度的甜菜碱和黄腐酸(陈雷宇,2014;王栋等,2010),或者通过覆盖稻草及深中耕等(陈雷宇,2014;王栋等,2010;杨瑞芳等,2009)。王栋,揭雨成,邢虎成,佘玮,王亮,鲁雁伟,蒋杰.湘北丘陵区几种旱地苎麻栽培措施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203-206,主要构思:在湘北丘陵区对5种不同处理:施肥、施肥+抗旱剂、施肥+抗旱剂+覆盖稻草、叶面肥+抗旱剂、单施叶面肥、单施抗旱剂)的旱地,进行苎麻几种栽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施肥+抗旱剂+覆盖稻草处理增产94.2%;而施肥+抗旱剂处理增产78.09%;施肥处理增产64.12%;叶面肥+抗旱剂增产17.5%;叶面肥单施增产10.6%;单施抗旱剂增产5.1%。存在的主要问题:喷施抗旱剂喷施浓度和时机需要丰富的经验,且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而覆盖稻草虽然抗旱效果较好,但由于苎麻种植在山坡地,覆盖的稻草需要从其他地方调运粉碎,不容易推广利用。陈雷宇.喷施两种抗旱剂和覆盖稻草对苎麻抗旱性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2014,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主要构思:以“华苎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人工控水方式进行水分胁迫实验,设置喷施不同次数的0.5g/L甜菜碱(GB)、1.0g/L黄腐酸(FA),覆盖稻草三种处理,研究这三种抗旱措施苎麻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及最终产量的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喷施抗旱剂喷施浓度和时机需要丰富的经验,且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而覆盖稻草虽然抗旱效果较好,但由于苎麻种植在山坡地,覆盖的稻草需要从其他地方调运粉碎,不容易推广利用。杨瑞芳,崔国贤,肖之平.农艺措施对湘北红壤丘岗区苎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09,20:27-28,37,主要构思:为实现湖南苎麻生产从平原湖区向山丘区的战略转移,对湘北红壤丘岗苎麻高产农艺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麻园冬培,二麻、三麻麻园行间深中耕+覆盖,头麻在5月31至6月5日,二麻7月26-31日,三麻10月20-25日收获有利于促进全年三季平衡增产。深中耕也具有较好的抗旱效果,但苎麻封行后该措施常难以实现。而覆盖稻草虽然抗旱效果较好,但由于苎麻种植在山坡地,覆盖的稻草需要从其他地方调运粉碎,不容易推广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提出了一种苎麻山坡地抗旱栽培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通过交叉栽培模式,能有效的富集雨水。在苎麻生长期内,更加有效的利用降水,达到稳产、高产。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其技术构思是:本发明的交叉栽培为:顺坡向开厢,厢宽2m,苎麻沿等高线种植。每厢3蔸/行和4蔸/行间隔栽植,株距分别为50cm和70cm,行距30cm,密度为4300株/亩。
一种苎麻山坡地抗旱栽培方法,其步骤是:
(1)顺坡向开厢,厢宽1.8-2.2m;根据山坡地坡向走势,平行坡向开厢,有利于农机操作,也便于雨季排水。厢宽1.8-2.2m,每厢头尾各留18-22cm,每厢左右两边各留25cm-30cm,沟宽28-32cm,沟深15-20cm,利于田间操作。
(2)沿等高线种植;根据山坡地坡向走势,垂直于坡向沿等高线种植,等行距种植,行距28-32cm。
(3)交叉栽培;交叉栽培,奇数行种植3蔸,偶数行种植4蔸,间隔种植,麻蔸栽植后呈三角形交叉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46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