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4111.7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0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金成梅;张文军;罗沛佑;邬超群;陈国军;欧红;梁大梅;万云霞;丁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成梅;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智京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田野 |
地址: | 401420 重庆市綦***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导管 内壁 清理 吸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医疗抢救危重患者进行人工气管内壁清理术时,多采用气囊尿管进行清理。但由于气囊尿管前端为封闭状态,不能达到供氧和气管内壁清理同时进行。因此,气囊尿管用于气管导管内壁清理术时,不能明确气囊尿管的长度是否超过气管导管,需要护士协助比刻度,浪费人力,而且容易污染,增加患者感染机会;气囊尿管前端为封闭状态,不能达到供氧和气管内壁清理同时进行。在清理过程中,容易堵塞患者气管,具有较高诱发危重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此,急需一种新型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可使患者在进行气管导管内壁清理时,同时可进行吸氧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即针对在进行气管内壁清理时不能有效吸氧的弊端,提供一种新型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包括气囊、吸氧管和气囊进气口,所述吸氧管的前端开有氧气进口,所述吸氧管后端与氧气输入装置连接,所述气囊位于吸氧管的前端部位,所述气囊的进气口设在所述吸氧管的尾部。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管上刻有刻度尺。
进一步的,所述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由医用ABS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的前端与所述氧气进口间的距离小于0.5cm。
更进一步的,所述吸氧管的外径为0.4cm~0.6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结构简单,实际操作简便,节约护理人力资源,在人工气管清理时可有效防止气管堵塞,减少感染机会并降低低氧血症等护理并发症,增加患者吸痰舒适感,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氧气进口、2-气囊、3-吸氧管、4-吸氧管管腔、5-气囊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包括气囊、吸氧管和气囊进气口,所述吸氧管的前端开有氧气进口,所述吸氧管后端与氧气输入装置连接,所述气囊位于吸氧管的前端部位,所述气囊的进气口设在所述吸氧管的尾部。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管上刻有刻度尺。
进一步的,所述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由医用ABS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的前端与所述氧气进口间的距离小于0.5cm。
更进一步的,所述吸氧管的外径为0.4cm~0.6cm。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内容。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包括气囊2、吸氧管3和气囊进气口5,所述吸氧管3的前端开有氧气进口1,所述吸氧管3后端与氧气输入装置连接,通过吸氧管管腔4向患者提供氧气。所述气囊2位于吸氧管3的前端部位,所述气囊进气口5设在所述吸氧管3的尾部。所述吸氧管3上刻有刻度尺。所述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由医用ABS材料制成。所述气囊2的前端与所述氧气进口1间的距离小于0.5cm。所述吸氧管3的外径为0.4cm~0.6cm。
使用方法:先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吸痰,然后将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与氧气装置进行连接,检查气囊2是否漏气,在不漏气的情况下,用生理盐水润湿本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协助者固定患者气管导管,操作者通过气囊进气口5迅速向气囊2中注入适量空气,然后另一只手迅速将气管导管内壁清理吸氧管拉出,利用气囊2的外壁与气管导管内壁的摩擦力清理气管内壁的痰液,因为气囊2在气管内壁清理吸氧管前端,可以彻底清理整根气管导管内壁的痰痂,防止导管堵塞;吸氧管3的前端设有开口的氧气进口1,所以在整个清理气管导管内部痰液的过程中,患者均可通过吸氧管管腔4进行有效吸氧,不会造成气管的堵塞,增加了患者的舒服感,避免了因气管堵塞造成的低氧血症的发生,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本文虽然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权利范围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成梅;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未经金成梅;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41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