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刷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13595.3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8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上吉原利洋;石原慎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H02K1/28;H02K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金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电机 | ||
提供一种固定转子内的磁体的简易且可靠性高的技术。转子(12)具有转子芯(26)、多个磁体(28)、将磁体(28)固定在转子芯(26)中的粘结剂(50)。磁体(28)被以与相邻的其它磁体的相同磁极彼此在转子芯的周向上相对的方式收容在磁体收容部(26b)中。粘结剂(50)包括:将磁体收容部(26b)的周向的2个内面(26e)与所收容的磁体(28)间相粘结的、一直到达磁体的轴向的一个端部的第1粘结部(50a);以及在转子芯(26)的轴向的一个端面侧、粘结转子芯的端面(26f)和磁体的轴向的端面(28c),并且与第1粘结部(50a)相连接的第2粘结部(50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以往,电机被作为各种各样的装置、产品的驱动源来使用。例如,在包括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各种各样的家电产品、汽车及电动自行车等车辆的助力在内的动力源的用途中被采用。特别是作为动作频率高的可动部件的驱动源,基于耐久性和电噪声的考虑,有时会采用无刷电机。
作为无刷电机的一种,已知有在转子中内置了永久磁体的内置磁体型(InteriorPermanent Magnet)。此外,已提出了为将永久磁体固定在转子芯的孔中而使用粘结剂的电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698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电机中,为了转子芯内的永久磁体的固定、或为了防止其脱落,除粘结剂外还使用了多个盘(plate),部件个数增多,制造工序也变得复杂。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转子内的磁体固定的简易且可靠性高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一个方案的转子具有转子芯、多个磁体、以及将磁体固定于转子芯的粘结剂。转子芯具有被插入旋转轴的孔部周围的环状部、从环状部放射状地形成的多个磁极片、以及在相邻的磁极片彼此之间放射状地配置的多个磁体收容部。磁体被以与相邻的其它磁体的相同磁极彼此在转子芯的周向上相对的方式收容在磁体收容部中。粘结剂包括:将磁体收容部的周向的2个内面与磁体之间粘结的、一直到达该磁体的轴向的一个端部的第1粘结部;在转子芯的轴向的一个端面侧、将该转子芯的端面与磁体的轴向的端面粘结,并且与第1粘结部相连的第2粘结部。
通过该方案,磁体的周向的2个面通过第1粘结部而与磁体收容部的内面粘结固定,并且通过第2粘结部,磁体的轴向的移动被进一步限制。因此,不使用粘结剂以外的其它部件就能将磁体牢靠地固定在磁体收容部的预定位置。
磁极片的外周部可以与相邻的其它磁极片的外周部相分离。此时,各磁极片仅在中心轴侧端部与环状部相连结,故磁极片容易变位。但通过该方案,磁极片和相邻的磁极片介由磁体地通过粘结剂固定为一体,故各磁极片的变位被抑制,能提高转子本身的刚性。
磁体的主面的磁力可以在8MGOe以上。这样的磁体若以与相邻的其它磁体的相同磁极彼此在转子芯的周向上相对的方式收容在磁体收容部中,则因较大的排斥力,相互间会想要向转子的轴向移动。但通过第2粘结部能限制该移动,故与仅具有第1粘结部时相比,磁体被牢固地固定。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种无刷电机。该无刷电机具有转子、在中央部具有配置转子的空间的定子、收容转子及定子的收容部件、以及基于伴随于转子的旋转的磁场变动来检测与该转子的旋转位置相应的信号的检测部。检测部被配置在与第2粘结部所在的转子芯的一个端面的相反侧的另一端面相对的位置。
根据该方案,在磁体的轴向的端面和检测部之间不存在第2粘结部,故能防止第2粘结部与检测部相干扰、或第2粘结部对检测部的检测精度产生影响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渊马达株式会社,未经马渊马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35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频电的效率及应用
- 下一篇:无线供电方法以及无线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