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型太阳能电池金属化用掺杂浆料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0448.0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5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霞;韩向超;袁双龙;高维川;仝华;袁晓;李红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22 | 分类号: | H01B1/22;H01B1/16;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电池 金属 化用 掺杂 浆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金属化用掺杂浆料材料。
背景技术
提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是光伏技术长期追逐的目标。与传统p型硅电池相比,n型硅电池能提供卓越的电性能如对普通过渡金属杂质不敏感导致更高的载流子扩散长度。此外,由于抑制硼氧复合体形成n型硅电池和组件的初始光诱导衰减几乎为零。
提高电池转换效率而不增加电池的生产成本,这是发展高效电池的一个主流方向。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形成接触的方式对降低电池制造成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若将P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正面金属化商业化的Ag浆料尝试用在n型电池的正面接触,接触电阻太大,效率降低。由于Al浆已经成功应用于P型晶体硅的背面,铝是在工业化厚膜银浆中对好的硼发射极接触形成最必要的组分。当金属Al粉作为添加剂加入到Ag浆料中作为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金属化浆料时,随着铝添加量的增加,接触电阻显著的降低。但同时引起漏电和线电阻的增加(H. Kerp et al. “Development of screen printable contacts for p+ emitters in bifacial solar cells” Proceedings 21st European Photovoltaic Solar Energy Conference, Dresden Germany, 2006)。纯金属铝的电阻率为2.65X10-8Ωm,纯金属银的电阻率为1.586X10-8Ωm,金属铝的电阻率大于金属银。而且,由于金属铝易氧化,铝粉表面积大,在铝粉表面形成一层不导电的氧化铝层,当采用纯的金属铝粉作为n型接触的添加剂时,铝粉表面氧化铝层将阻止铝对p+层扩散和合金化反应。当采用纯金属铝粉添加量少时,接触电阻大,FF小;而随着铝粉含量增加将使得电极的体电阻增加,从而导致串联电阻增加和电池转换效率的降低。因此,在n型晶硅太阳电池用银铝浆中金属铝是影响转换效率主要因素。
针对n型晶硅太阳电池丝网印刷用银铝浆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银硼铝浆料,通过硼铝合金粉替代纯金属铝粉,用于n型晶硅太阳电池的p+接触。使用该银铝浆料采用丝网印刷工艺,经过共烧形成低接触电阻的电极,电池开压高和漏电流小,转换效率高。该厚膜浆料的组成为导电银粉、玻璃粉、有机载体相、添加剂为硼铝合金粉。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厚膜浆料由以下组成:导电银粉、玻璃粉、有机载体相和添加剂掺硼铝合金粉。添加剂掺铝合金能提供p+发射极与银电极之间高导电通路,降低接触电阻,同时避免造成发射极表面缺陷状态,减少漏电流,开路电压高。本发明浆料适应于n型多晶和单晶硅太阳电池丝网印刷电极。
1 导电银粉
银粉在浆料中主要作为导电相材料。导电银粉也可以包括银合金粉,如:银镍合金、银镁合金、银铜合金粉等。导电银粉性态为片状、球状、类球状、团聚体等。导电银粉大小为0.2---10μ。导电银粉颗粒小于0.2μ,银粉烧结温度太低,银-硅接触界面导电接触点少,接触电阻变大。当银粉颗粒大于10μ,银粉烧结温度抬高,银容易扩散到发射极,引起漏电增大,并联电阻变小。因此,本发明导电银粉颗粒大小合适的范围为0.5-2.5μ。导电银粉在浆料中所占的比例为70-94wt%,合适范围为75-85wt%。
2 添加剂
硼铝合金具有很好电子导电性,在常温下具有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氧化。作为n型接触料高温烧结时,硼铝合金对硅表面进行重掺,提高了电极下发射极上载流子的浓度,实现降低电极与硅界面的接触电阻。同时,由于降低金属铝粉表面氧含量,避免了造成对发射极表面缺陷,减少漏电流,提高开路电压。
硼铝合金中硼含量为1-5wt%。硼铝合金粉的颗粒大小在0.1-10μ。加入量为0.5-10 wt%。假如加入量小于0.5wt%,在界面上不能形成有效和足够量的重掺和铝硅合金,接触电阻增大。而加入量大于10wt%时,影响电极体电阻,使得串联电阻增大,转换效率降低。硼铝合金粉添加量合适的范围为1-5wt%。
3 玻璃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04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TiN层间掺杂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 下一篇:一种电子熔丝结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