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道路排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0244.7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8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曾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格瑞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0;E03F3/04;E01C1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 排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铺砌面面积极大,如路面、停车场、公共汽车站、加油站、人行道等,这些路面大多都要求排水效率高,避免最小化铺砌面在雨水存积时产生的湿滑情况,因此,一般铺砌路面均安装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通常采用的是格栅的盖板遮盖,排水形式一般采用混凝土材料或塑料材料的U型形状的沟槽或沟渠嵌在路面,而通道的深度也在不断加深,以便能适应排水强度,但即便这样,排水效果还是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排水性能不够强,容易因杂物导致通道堵塞现象,使其无法更好的起到排水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排水性能及透水性能都非常良好,能更好的用于市政道路排水,导流性强的道路排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发明的道路排水结构,包括透水地层,透水地层上表面安装有集水件,集水件不止一个,且呈漏斗型结构,集水件顶部固定在一排水地层下表面上,排水地层横向设置在集水件上,透水地层内对应集水件底部处竖向设有导水件,导水件与集水件之间连通,透水地层下表面设有透水混凝土渗透层,透水混凝土渗透层与透水地层之间通过水泥砂浆层连接,透水混凝土渗透层内设有中砂找平层,中砂找平层厚度为透水混凝土渗透层厚度的四分之一,还包括一导流板,导流板位于透水混凝土渗透层侧面,且导流板一侧嵌入设置在透水混凝土渗透层内,且导流板底部安装一导流座,导流座与导流板之间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透水地层包括素土层、级配砂砾层及透水砖,透水砖设置在素土层及级配砂砾层之间。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透水混凝土渗透层的孔隙率为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透水混凝土渗透层的厚度为两百至三百毫米。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集水件及导水件均采用UPVC管体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集水件内开设有细长的狭槽口,狭槽口内连接有水管接头。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集水件呈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形成一集水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道路排水结构排水性能及透水性能都非常良好,能更好的用于市政道路排水,导流性强,且排水装置可预制,能更好的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了一定成本,同时不会破坏道路承载力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水地层;2.透水混凝土渗透层;3.中砂找平层;4.排水地层;5.集水件;6.导水件;7.导流板;8.导流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道路排水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透水地层1,透水地层1上表面安装有集水件5,集水件5不止一个,且呈漏斗型结构,集水件5顶部固定在一排水地层4下表面上,排水地层4横向设置在集水件5上,透水地层4内对应集水件5底部处竖向设有导水件6,导水件6与集水件5之间连通,透水地层4下表面设有透水混凝土渗透层2,透水混凝土渗透层2与透水地层1之间通过水泥砂浆层连接,透水混凝土渗透层2内设有中砂找平层3,中砂找平层3厚度为透水混凝土渗透层2厚度的四分之一,还包括一导流板7,导流板7位于透水混凝土渗透层2侧面,且导流板7一侧嵌入设置在透水混凝土渗透层2内,且导流板7底部安装一导流座8,导流座8与导流板7之间活动连接,所述透水地层1包括素土层、级配砂砾层及透水砖,透水砖设置在素土层及级配砂砾层之间,所述透水混凝土渗透层2的孔隙率为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所述透水混凝土渗透层2的厚度为两百至三百毫米,所述集水件5及导水件6均采用UPVC管体结构,所述集水件5内开设有细长的狭槽口,狭槽口内连接有水管接头,所述集水件5呈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形成一集水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格瑞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格瑞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02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向下游水力自动闸门
- 下一篇:一种基槽清土装置与清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