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外敷中药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10104.X | 申请日: | 2015-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8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孙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华仁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1/02;A61P3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苏雪雪 |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变应性 鼻炎 外敷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外敷中药。
背景技术
变应性鼻炎为全球常见病、多发病。据国外统计,发病率约在10%~40%,且呈上升趋势,我国每年约有2千万人患病。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大气污染加重,以及全球气候变暖,植物花粉期提前、延长,本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变应性鼻炎患者最烦恼的不仅有睡眠、鼻部症状等问题,还有日常活动和社会交际限制及情绪问题,所以变应性鼻炎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必须将它看作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近年来,尽管鼻变态反应的研究和防治有了长足进展,但变应性鼻炎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随着近年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的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变应性鼻炎的研究和治疗是目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目前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主要分成下列4类: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脱敏治疗)和手术治疗。当然,最理想的治疗是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对动物皮毛过敏的人,应该避免饲养猫、狗等宠物;在花粉飘扬的季节,减少与花粉的接触;经常彻底的打扫卫生和勤晒被褥,减少屋内的尘蜻。尽管减少和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方法是十分有效的,然而完全避免接触过敏原是不可能的;由于免疫制剂纯化的不稳定性和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免疫治疗被ARIA的专家认为不推荐在发展中国家使用,并且脱敏治疗非常繁琐,一般治疗周期在3年左右,很多患者难以坚持;一些学者认为在上述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应用手术治疗,但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因此,大多数患者需要使用药物来有效的控制变应性鼻炎。目前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手段主要有大类药物,如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抗胆碱药、肥大细胞稳定剂和皮质类固醇药物。目前,这些药物是在临床应用时间相对较长、疗效肯定且对药物副反应认识较深刻的药物,尽管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但或者副反应明显;或者进入临床应用时间不长,缺乏对毒副作用的深刻认识;或者疗效不稳定。用药后出现鼻腔干燥甚至鼻出血比较明显。
变应性鼻炎属祖国医学中“鼻鼽”、“鼽嚏”、“鼽水”等范畴,临床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等症为主要表现的鼻病。鼻鼽发生的基本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为风、寒、热犯鼻,异物人鼻;内因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肺、脾、肾三脏虚损,外由风寒异气之邪侵袭。其表现在肺,病理变化与脾肾有一定关系。肺气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邪外袭,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又因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脾气虚则肺气虚。而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阳气易于耗散,风邪得以内侵致病。治疗本病当以内治益气健脾为主;佐以壮阳固表,散寒通窍之法,外治祛风通窍,辛散风寒之则。
本申请在西药氯雷他定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外敷中药制剂配合,可以明显的减轻西药氯雷他定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并且降低西药的用量,可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中药外敷药物,其可以明显的减轻西药氯雷他定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并且降低西药氯雷他定的用量,可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配合西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外敷中药药物,其原料药包括芦根、麻黄、卷柏、红花、辛夷、鹅不食草、苍术、牛尾菜、薄荷、白头翁、荆芥、白芍、茯苓、降香、白侧耳、黄芩和甘草。
其中,所述外敷中药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芦根10g~20g、麻黄35g~45g、卷柏10g~20g、红花15g~25g、辛夷35g~45g、鹅不食草25g~35g、苍术10g~20g、牛尾菜5g~15g、薄荷15g~25g、白头翁20g~30g、荆芥20g~30g、白芍15g~25g、茯苓15g~25g、降香10g~20g、白侧耳5g~15g、黄芩35g~45g和甘草10g~20g。
其中,所述外敷中药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芦根13g~17g、麻黄38g~42g、卷柏13g~17g、红花18g~22g、辛夷38g~42g、鹅不食草28g~32g、苍术13g~17g、牛尾菜8g~12g、薄荷18g~22g、白头翁23g~27g、荆芥23g~27g、白芍18g~22g、茯苓18g~22g、降香13g~17g、白侧耳8g~12g、黄芩38g~42g和甘草13g~17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华仁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华仁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01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