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挂过山车动感轨道系统及其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10017.4 | 申请日: | 2015-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1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秦宇;汪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达文化旅游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G21/20 | 分类号: | A63G21/20;A63G2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8 | 代理人: | 徐乐慧,马贺 |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挂 过山车 动感 轨道 系统 及其 提升 用户 体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游乐设施,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由动感平台带动的悬挂过山车轨道。
背景技术
悬挂过山车是一种在轨道上运行的游乐设备,一般通过设计有起伏及转弯轨道,靠动能和势能转换,实现悬挂过山车连续的爬坡、俯冲和转弯。现有的悬挂过山车大都在经过提升段,到达轨道设计最高点后直接进入滑行段,或设计断轨和换轨段,或在悬挂过山车到达最高点处倒回。这种设计方式对于游客多是单纯的悬挂过山车体验,由于没有设置移动轨道,整个游乐过程缺少更多的体验环境,无法给游客带来新鲜和刺激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过山车动感轨道系统及其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该轨道系统可以借助于场馆周围的主题,增加游客的动感体验,采用悬挂过山车,扩大游客的视野。
本发明中利用悬挂过山车动感轨道系统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提供一个悬挂过山车动感轨道装置以及沿着悬挂动感轨道设置的场景设备;悬挂过山车动感轨道装置包括有位于同一水面内的第一轨道段、移动轨道段和第二轨道段,在所述第一轨道段、移动轨道段和第二轨道段上滑动行走的悬挂过山车,位于所述移动轨道段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转移轨道段,所述转移轨道段与所述移动轨道段之间由悬挂动感轨道移动系统连接并驱动所述移动轨道段作左右、上下的直线运动,以及俯仰、偏航和翻转六自由度的运动的多维运动;
2)检测过山车进入到悬挂过山车动感轨道装置后固定;所述悬挂过山车动感轨道装置连同所述过山车一起运动接近预定位置时,场景设备开始展示故事情景;在场景设备的故事情景播放到预设时间点时,悬挂过山车动感轨道装置根据故事情景继续运动。
本发明中悬挂过山车动感轨道系统包括有位于同一水面内的第一轨道段、移动轨道段和第二轨道段,在所述第一轨道段、移动轨道段和第二轨道段上滑动行走的悬挂过山车,位于所述移动轨道段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转移轨道段,所述转移轨道段与所述移动轨道段之间由悬挂动感轨道移动系统连接并驱动所述移动轨道段作左右、上下的直线运动,以及俯仰、偏航和翻转六自由度的运动。
所述悬挂动感轨道移动系统包括有六自由度动感平台和对轨机构,所述对轨机构包括有对轨机构轮系和对轨机构车架。
所述对轨机构车架上安装有由驱动器驱动而推动前进或后退的驱动杠,用于实现悬挂动感轨道移动系统沿着所述转移轨道段运动。
所述移动轨道段与所述动感平台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动感平台的另一端与所述对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对轨机构由所述对轨机构轮系在所述转移轨道段的轨道上滑动。
所述动感平台为液压缸驱动的运动平台。
所述悬挂过山车包括有悬挂过山车车体和悬挂过山车轮系,所述悬挂过山车车体由悬挂过山车座椅和悬挂过山车车架构成。
本发明中的悬挂过山车动感轨道系统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游乐设备,增加了移动轨道段,产生了振动、旋转、俯仰等效果,增强了游客的刺激体验;采用悬挂过山车,减轻了座椅重量,同时降低了悬挂过山车制造成本;游客完全暴露在空中,增大了游客的视野,在悬挂过山车整个运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飞行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悬挂过山车动感轨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悬挂过山车动感轨道系统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悬挂动感轨道移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悬挂动感轨道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所述实施例仅为提供说明与解释之用,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中悬挂过山车动感轨道系统包括有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结构完全相同可以相互连接固定也可以相互拆卸分离的第一轨道段1、移动轨道段2和第二轨道段3,其中第一轨道段1可以作为上升轨道段,第二轨道段3可以作为下降轨道段,这可以根据游乐场所用于安装过山车轨道具体情况而定,移动轨道段2的长度短于第一轨道段1和第二轨道段3之间的距离,第一轨道段1、移动轨道段2和第二轨道段3的过山车轨道本身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达文化旅游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万达文化旅游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00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