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焦炉荒煤气间、直冷初冷器装置及冷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09104.8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0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富;樊宇;汤志刚;陈善龙;姜爱国;王斌;孙兆俊;李桂花;张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冶金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樊晓光 |
主分类号: | C10B27/00 | 分类号: | C10B2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刘乃东 |
地址: | 250308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炉 煤气 直冷初冷器 装置 冷却 方法 | ||
1.一种焦炉荒煤气间、直冷初冷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部空喷段、上部循环水间冷段、上部循环泵、中间断液盘、下部空喷段、下部低温水间冷段、下部循环泵,所述上部空喷段的上部与煤气入口连接,下部低温水间冷段与煤气出口连接,所述的上部煤气入口、下部煤气出口分别与煤气管道连接,中间断液盘的出口通过上部中间管道与上部循环泵的入口连接,上部中间管道与上补充水管道连接以及时补充上段循环洗涤液,保证循环洗涤液的有效性,上部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上部空喷段顶部入口连接,上部循环水间冷段底部入口与循环水入口连接,上部循环水间冷段顶部出口与循环水出口连接;下段底部出口通过下部中间管道与下部循环泵的入口连接,下部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下部空喷段顶部入口连接;下部低温水间冷段底部入口与低温水入口连接,下部低温水间冷段顶部出口与低温水出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荒煤气间、直冷初冷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部空喷段的顶部入口与喷嘴组合装置一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荒煤气间、直冷初冷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部空喷段的顶部入口与喷嘴组合装置二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荒煤气间、直冷初冷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部循环水间冷段、下部低温水间冷段采用横管式或板式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荒煤气间、直冷初冷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部空喷段所采用的上段循环洗涤液为含油的水质性液体;所述下部空喷段采用的下段循环洗涤液为含水的油质性液体,或者为高含油的水质性液体。
6.利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焦炉荒煤气间、直冷初冷器装置对焦炉荒煤气冷却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将上段循环洗涤液通过上部循环泵送入上部空喷段,然后将80℃~83℃饱和煤气从顶部煤气入口进入上部空喷段,饱和煤气首先经过上部空喷段洗涤、冷却 后,经过上部循环水间冷段冷却,然后经过下部空喷段洗涤、吸收、冷却,再经过下部低温水间冷段冷却后,除去煤气中大部分的煤粉、焦粉及萘和焦油并冷却到20℃~25℃,由底部煤气出口送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焦炉荒煤气间、直冷初冷器装置对焦炉荒煤气冷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上部循环泵送入的上段循环洗涤液经上部空喷段上部的喷嘴组合装置一在预定压力下形成具有设定压力、细化均布的细小液滴,喷入上部空喷段,所述的细小液滴在上部空喷段与煤气充分接触,对煤气进行冷却、洗涤出去煤粉和焦粉等杂质,经过空喷段冷却、洗涤后的煤气及液体一起进入下面的上部循环水间冷段,经过上部循环水间冷段冷却,煤气及液体由循环水以间冷的方式冷却到设定的煤气中间冷却温度38℃~45℃,上部空喷段下来的液体对上部循环水间冷段煤气侧进行清洗,防止煤粉、焦粉、焦油、萘杂物堵塞,然后液体经过中间断液盘气液分离后煤气进入下段,液体排出送上部循环泵循环洗涤,连续的排出循环液和连续补充液体以保证循环液的有效性;
所述下部循环泵送入的循环洗涤液经下部空喷段上部的喷嘴组合装置二在预定压力下形成具有设定压力、细化均布的细小液滴,喷入下部空喷段,使细小液滴在空喷段与煤气充分接触,对煤气进行冷却、洗涤、吸收出去部分煤气中的萘、焦油,并进一步出去煤粉和焦粉等杂质,同时冷却煤气,经过下部空喷段的煤气及液体一起进入下部低温水间冷段,在下部低温水间冷段煤气及液体通过低温水以间冷的方式冷却到设定的煤气冷却温度20℃~25℃,下部空喷段下来的液体对下部低温水间冷段煤气侧进行清洗,防止焦油、萘等杂物堵塞,煤气由底部煤气出口送出,液体通过下部中间管道与下部循环泵的入口连接,经过循环泵连续排出循环洗涤,下部中间管道与下补充水管道连接以及时补充下段循环洗涤液,保证下段循环洗涤液的有效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冶金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樊晓光,未经济南冶金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樊晓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910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