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噻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6121.6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7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胡蓉;刘礼兵;吕凤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61/12 | 分类号: | C08G61/12;A61K31/795;A61P9/00;A61P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噻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领域,涉及一种聚噻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细胞内高浓度活性氧常对细胞造成损害,例如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损害细胞内功能蛋白和脱氧核糖核苷酸结构等,进而导致细胞的凋亡甚至癌变。血管紧张素II(AngII)通过提高细胞内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的活性,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的增加,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病因。除此之外,细胞成像时染料分子也能在光源的作用下敏化周围的氧气产生活性氧,对细胞造成损伤。
二氢吡啶类药物作为临床药物是一种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但近几年发现该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内NADPH氧化酶的活性有效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浓度,保护细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噻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式III所示化合物(简称PTDHP)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所述式III中,m:n=3:7;
m和n均为10-200,且均不为10和20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式III所示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聚合物PT、式II所示化合物3、无水硫酸铜和抗坏血酸钠于溶剂中进行click环化加成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所述式III所示聚合物;
所述聚合物PT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m和n的定义与前述相同;
上述方法中,所述click环化加成反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反应的温度为室温;
反应的时间为24-72小时,具体为48小时。
所述聚合物PT、式II所示化合物、无水硫酸铜和抗坏血酸钠的质量比为1:0.1-1:0.5-5:0.5-20,具体为1:0.4:1:2;
所述溶剂为经过除氧处理后的溶剂,具体选自经过除氧处理后的二甲基亚砜、水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聚合物PT和所述溶剂的用量比为1mg:0.01-2ml,具体为1mg:0.1mL。
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反应完毕后,向所得反应体系中加入水后在置于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中透析,干燥。
所述透析步骤中,透析的时间为3天。
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式III聚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下述1)或2)或3)中的产品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降低成像时染料分子敏化产生的活性氧水平;
2)降低由AngII诱导细胞产生的活性氧水平;
3)抑制AngII与其受体的结合。
本发明提供的侧链修饰二氢吡啶的新型聚噻吩:1)一方面可以通过二氢吡啶环氧化生成吡啶环有效地消耗活性氧,降低成像时由染料敏化产生的活性氧造成的细胞毒性;2)另一方面通过二氢吡啶药物降低因AngII诱发的细胞内活性氧的增加,从而有效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浓度,除此之外,因为聚合物与细胞膜的作用能够阻碍AngI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1的结合,使得PTDHP具备更好的调控细胞内活性氧的效果,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证明了这一结论。
上述本发明降低细胞成像实验光毒性实验,其原理为:二氢吡啶类药物二氢吡啶环上两个氢比较活泼,能够与活性氧发生反应生成吡啶环,利用这一过程二氢吡啶能够有效的消耗细胞成像时染料分子敏化产生的活性氧,从而提高细胞染料分子成像的生物兼容性。本发明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浓度实验,其原理为:作为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AngII能够与细胞膜表面的AngII受体1结合,激活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等与活性氧生成密切相关的蛋白进而提高NADPH氧化酶的活性。修饰有二氢吡啶的PTDHP能够有效抑制抑制LOX-1及VCAM-1的表达,进而抑制NADPH氧化酶的活性来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浓度。除此之外,鉴于PTDHP主要结合在细胞膜,能够有效干扰AngII与AngII受体1的结合,使得PTDHP具有更好的抑制活性氧生成的效果。
本发明不仅能够提高体系细胞成像时的生物兼容性,还能有效抑制由AngII诱发的细胞内活性氧的增加,因聚合物的协同作用PTDHP具备比相同浓度下二氢吡啶药物更好的抑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PTDHP细胞共定位成像图片。
图2为PTDHP与PT的暗毒性及光毒性比较。
图3为PTDHP抑制由AngII诱导细胞内活性氧增加的CLSM图及统计柱状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6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