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电磁兼容性的漏感耦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4178.2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5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尚爱民;古启军;王胜军;王如彬;贺利强;白龙刚;许慕军;魏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号(郑州)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通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12 | 分类号: | H01P5/1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电磁 兼容性 耦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检测和电磁应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磁兼容性的漏感耦合器。
背景技术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于2000年建成了北斗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同时满足全球的应用需求,我国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以及授时服务,在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的同时,已经初步具备了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且定位精度达到10米,测速精度达到0.2米/秒,授时精度达到10纳秒。
卫星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缺陷都将会影响卫星在太空中的正常工作,故而卫星在发射之前都需要在地面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的性能测试。现有的卫星射频有线测试是直接将多台检测设备的信号端口与待测卫星的测试射频端口通过高频射频电缆相连以实现对卫星的检测,其中连接检测设备与卫星的高频射频电缆由内导体、绝缘体、外导体及外护套组成,卫星的测试射频端口的内芯与检测设备信号接口的内芯通过高频射频电缆的内导体连通,卫星测试射频端口的外表面(卫星地)与检测设备信号接口的外表面(设备地)通过高频射频电缆的外导体连通,从而实现了对卫星射频有线测试的目的。然而,由于地面检测设备的数量较多且种类复杂,任意一台检测设备发生故障所产生的故障信号都有可能通过高频射频电缆传送给卫星,从而导致卫星损坏,而实际制造一颗卫星所需的费用是非常昂贵,如此以来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外,现有卫星射频无线测试时需占用屏蔽厂房,长期测试代价和费用也相当大。针对现有卫星射频有线测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设计出了一种具有电磁兼容性的漏感耦合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电磁兼容性的漏感耦合器,能够在保证卫星地与设备地间相互物理隔离的情况下,实现对工作频率范围内的有用射频信号双向传输和无用信号的有效屏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电磁兼容性的漏感耦合器,包括腔体及设置在腔体左侧面上的第一射频连接器接口和设置在腔体右侧面上的第二射频连接器接口,且第一射频连接器接口的轴线和第二射频连接器接口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信号传输线、射频连接器、屏蔽板、吸波材料以及吸收负载,所述信号传输线采用漏缆或波导管;
所述屏蔽板包括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且两者依次设置在腔体左、右侧面之间,将腔体内的空腔分割成左空腔、中空腔和右空腔,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上均设有与信号传输线的尺寸相匹配的安装孔,且第一屏蔽板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屏蔽板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第一屏蔽板第二安装孔和第二屏蔽板第二安装孔的中心连线相互平行;
所述信号传输线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线和第二信号传输线,第一信号传输线经第一屏蔽板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屏蔽板第一安装孔固定在腔体内,第二信号传输线经第一屏蔽板第二安装孔与第二屏蔽板第二安装孔固定在腔体内;中空腔内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和第二信号传输线的外导体上均设有槽口,且设置在第一信号传输线和第二信号传输线外导体上的槽口开口方向相对,第一信号传输线的一端与安装在腔体左侧面的第一射频连接器相连,另一端经第三射频连接器与第一吸收负载相连;第二信号传输线的一端与安装在腔体右侧面的第二射频连接器相连,另一端经第四射频连接器与第二吸收负载相连,左空腔和右空腔的剩余空间内填充吸波材料。
优选地,所述的屏蔽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吸收负载与腔体右侧面之间的右屏蔽板和设置在第二吸收负载与腔体左侧面之间的左屏蔽板,且左屏蔽和右屏蔽板上均设有与信号传输线的尺寸相匹配的安装孔。
优选地,设置在腔体内的左屏蔽板、第一屏蔽板、第二屏蔽板和右屏蔽板间均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和第二信号传输线均采用辐射型漏泄电缆或漏泄波导管,且辐射型漏泄电缆或漏泄波导管的相对介电常数相同。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和第二信号传输线外表面间的垂直距离小于20mm。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吸收负载、第二射频连接器、第二吸收负载和第四射频连接器的外表面均设有用于绝缘隔离的绝缘材料。
优选地,所述腔体左侧面的第一射频连接器接口和右侧面上的第二射频连接器接口均为同轴接口,且同轴接口的内芯与外表面相互物理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号(郑州)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通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通号(郑州)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通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41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