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式柔性扁平电缆自动化双面高精密开窗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01749.7 | 申请日: | 2015-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7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彬;陈萌炯;黄三玻;贾巍;池卫英;雷刚;韦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3K26/38 | 分类号: | B23K26/38;B23K26/70 |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金家山 |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柔性 扁平 电缆 自动化 双面 精密 开窗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印制电缆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印制电路板表面开窗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印制电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汽车等领域的电路板,可以用来传输功率和信号。传统的柔性印制电路结构尺寸小,可制作成单层、双层甚至是多层结构,每层结构可先开窗再制作柔性电路,也可制作完成后采用机械方式实现开窗。而对于一体式柔性电缆,其长度尺寸大,有些线路可达数十米乃至上百米长,线路制作精度高,传统的开窗方式结构尺寸或开窗方法的限制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应用需求。对于多层长尺度柔性电缆,其开窗工艺将决定电缆的焊接性能和使用性能。如此长度的电缆表面开窗成为制约其工程应用的一大技术瓶颈。
因此,为解决长尺寸柔性电缆快速开窗,业界急需一种一体式柔性电缆开窗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在于开发一种一体式柔性扁平电缆自动化双面高精密开窗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一体式柔性电缆开窗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体式柔性扁平电缆自动化双面高精密开窗系统,包括:激光切割系统、监视系统和位移控制系统;其中激光切割系统由机身、激光器、激光光源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监视系统由信号追踪器、信号处理器组成;位移系统由主转动机构、张力控制机构、平面控制机构和步进电机组成。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器采用紫外激光。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体式柔性扁平电缆自动化双面高精密开窗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一体式柔性扁平电缆放置在位移系统上,位移机构可带动一体式柔性扁平电缆连续转动,其张力控制结构可调节柔性电缆的张紧程度,平面控制机构可调节柔性电缆的平面度并能校正柔性电缆的水平位置。
步骤二,打开电源,启动激光切割系统,操纵控制系统将上下两台激光器移动至一体式柔性扁平电缆焊盘待开窗区域。
步骤三,利用信号追踪器捕捉焊盘待开窗位置信息并经信号处理器处理反馈,确定开窗位置,实现上下面开窗位置一致。
步骤四,打开激光器,通过激光切割系统对柔性电缆表面进行开窗,通过激光加工处理可将柔性电缆表面绝缘材料去除,将内部传输金属线路裸露出来,从而实现双面开窗,且上下面可同时开窗,位置精度一致。通过位移系统可调节柔性电缆的位置,通过连续转动后再进行定位和激光加工可解决长达数十米乃至更长电缆的双面开窗问题。
结合附图,根据下文的通过示例说明本发明主旨的描述可清楚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式柔性扁平电缆自动化双面高精密开窗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柔性扁平电缆自动化双面高精密开窗用激光切割系统;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柔性扁平电缆自动化双面高精密开窗用位移系统;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式柔性扁平电缆自动化双面高精密开窗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发明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现通过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体式柔性扁平电缆自动化双面高精密开窗系统,包括激光切割系统1、监视系统2和位移控制系统3;其中激光切割系统1由于加工产品,其加工过程全周期由监视系统2进行实时监测,其中监视系统2得到某部位加工完好的信息后,可以反馈到位移控制系统3进行移动,同时监视系统2可以得到位移系统的位置信息,待位置确认好后监视系统2可将信息反馈至激光切割系统1进行后续加工,如此形成整套系统实现连续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未经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1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