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颏舌肌肌电信号的电极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1664.9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3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明;曹征涛;宋天一;张达;王乃中;余良;俞梦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新兴阳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92 | 分类号: | A61B5/049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1 | 代理人: | 张金芝,杨颖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颏舌肌肌 电信号 电极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颏舌肌肌电信号的电极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颏舌肌(Genioglossus Muscle,GGM)是咽部的重要扩张肌,其活性增加可使舌前伸,扩大舌后间隙,扩大上气道。舌根后坠,是颏舌肌紧张性减弱所致,目前认为其所导致的咽喉气道狭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关颏舌肌生物电活性研究方法的报道很多,包括针状电极、线状电极以及钩状电极等,但是,上述方法的操作创伤性很大,不易被患者接受;口内表面电极创伤虽然较小,但容易受到患者唾液及口腔温度的影响,而且会干扰患者的睡眠。在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过程中,与实验前相比,颏舌肌的肌电信号变化最显著,而颏舌肌周围的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舌骨舌肌和茎突舌骨肌的肌电信号变化均不明显,因此,利用口外表面电极可以检测到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过程中的颏舌肌肌电信号变化,监测睡眠过程中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的情况;此外,颏舌肌的运动,可以导致舌的前伸和后缩,表现为下颌的前移和后缩。因此,恰当地应用口外表面电极,不仅可以避免上述应用电极介入和口内电极测量颏舌肌肌电信号的缺陷,而且可以减少干扰,更准确测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过程中颏舌肌的肌电信号变化。
目前,国内将口外表面电极用于测量颏舌肌肌电信号的报道极少,而且,已有报道的方法中,仅仅是用一对电极于双侧口角下1cm相对颏孔处,记录下颌肌电信号。已有的口外表面电极测量方法中,电极记录到的是颏肌和降口角肌运动时产生的生物电信号,而与舌骨运动相关的肌群包括颏舌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舌骨舌肌和茎突舌骨肌等肌肉组织是没有准确记录的,由此可见,现有技术的方法中的电极数量过少,位置单一,导致所记录信号的测量精度和相关性均不高。
在与舌骨运动相关的肌群中,当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发生时,颏舌肌的生物电信号变化最为显著,但由于其生理位置的特点,口外表面电极无法通过直接接触记录其生物电信号,但是,通过独立成分分析的方法,可以从与其相连结的肌群生物电信号中,将颏舌肌电信号提取出来。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基于颏舌肌肌电信号的电极测量装置,解决已有的口外表面电极测量机构中,由于电极数量少,位置分布单一所造成的定位精度低,分辨率不理想的弊端,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颏舌肌肌电信号的电极测量装置,解决原有的口外表面电极测量装置中,由于电极数量少,位置分布单一所造成的定位精度低,分辨率不理想的问题。
本发明所公开的基于颏舌肌肌电信号的电极测量装置,包括:下颌托,用于固定分布于其表面上的各个电极;
一个参考电极,设于所述下颌托上部中间位置,对应于人体下颌骨两侧体部正中结合部位;
两列和至少两行组成的阵列型采集电极,依次位于所述参考电极下部两侧,对应于人体下颌舌肌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与下颌托采用缝制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阵列型采集电极构成矩形阵列,两列之间的采集电极平行设置,各相邻的行之间的采集电极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两列采集电极中心之间的间距为1~2.5CM,所述各行间的采集电极中心的间距为1~2.5CM,所述参考电极的中心与最前沿的阵列型采集电极中心之间的间距为1~2.5CM。
进一步地,所述下颌托上设有两条容置所述采集电极的卡合槽,所述采集电极可在所述卡合槽中滑动,所述卡合槽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采集电极的直径。
进一步地,在所述卡合槽中还设有凸出槽壁的锁紧件,用于将所述采集电极固定锁紧,两锁紧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采集电极的直径。
进一步地,在所述卡合槽的槽底还设有升降容置槽,用于调节采集电极的使用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颌托采用软性塑料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参考电极和采集电极外表面覆盖有无纺布纳米银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电极呈圆柱状,直径为1.15CM,厚度为0.1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新兴阳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新兴阳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16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的安全电网围栏
- 下一篇:一种花箱隔离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