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支付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1343.9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8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潘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G1/14 | 分类号: | G07G1/14;G06F21/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支付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支付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是指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例如手机或平板电脑,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目前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安全数据(Secure Digital,SD)卡方案、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方案、或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结合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SE)的全终端解决方案。目前近场通信结合安全元件的全终端解决方案越来越成为实现移动支付方案的主流。
一种现有的全终端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通过其内部的近场通信单元101与销售点(Point of sales,POS)机11通信,近场通信单元101和POS机11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路12为双向通路,可采用各类合适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实现,以实现移动支付中的基本无线通信功能。例如,通信连路12可用于从POS机11向移动终端10内部的近场通信单元101传输POS指令数据等。安全元件102则可以是与一个独立的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03相耦合的部件,用于对运行金融支付业务相关的各类功能,并存储与银行业务相关的密钥、证书等数据。在交易时,安全元件102从近场通信单元101收到POS指令数据,解析指令数据并根据金融交易协议进行相应回应。所述回应被近场通信单元101反馈给POS机11以完成移动支付中的数据传输,以实现移动终端10作为交易验证卡的功能。中央处理单元103则运行有操作系统软件1031,例如安卓(Android)系统软件,其用于对近场通信单元101和安全元件102进行控制,例如控制打开或关闭近场通信单元101和安全元件102。此外,移动终端10可包括输入单元104,输入单元104可以是触摸屏,用于通过一个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来与用户交互消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UI在输入单元104上输入操作指令,以便指示操作系统软件1031和相关应用软件执行相关操作,如交易的确认、或个人交易密码的输入等。POS机11作为一个交易的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接入网络侧的云服务器14,以实现通过服务器14计算并完成支付业务。位于网络侧的服务器14通常由银行运营。
全终端的解决方案可包括线上支付和线下支付。在线下支付时,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与POS机11进行非接触式刷卡,即刷手机,近场通信单元101和安全元件102共同作用完成支付交易。在采用线上支付时,则可以不通过近场通信单元10实现,中央处理单元103和安全元件102此时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入互联网实现线上支付,此时安全元件102相当于银行U盾的作用,用于存储并验证银行的证书,因此上述图1中近场通信单元101是可选的。具体地,请参见图1,在线上支付时,移动终端10可进一步包括一个移动通信单元105,用于代替线下支付时近场通信单元101的作用,其接入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15,具体可以是无线接入网15中的基站,并通过该无线接入网15接入互联网,所述互联网与位于互联网中的服务器14连接,以实现服务器14接收指令数据或传输信息给安全元件102。安全元件102解析指令数据并根据金融交易协议进行相应回应,以便通过移动通信单元105将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传输给网络侧服务器14。此时移动通信单元105可以是一个运行无线蜂窝通信协议的单元,用于将移动终端10通过蜂窝无线通信链路13接入互联网。移动通信单元105具体可运行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GS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或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蜂窝无线通信协议以实现移动终端10的移动互联网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13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