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工具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00931.0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5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平井慎司;山野真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897 | 分类号: | B60N2/897;B60N2/9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靠背 头体 支撑件 缩颈部 突出部 下沉 交通工具用 组装 缩颈 躯体 座椅 凸缘状 下沉面 撑条 头枕 干涉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组装于座椅靠背的支撑件(30)具有不会插入于座椅靠背的内部的凸缘状的头体(30a)和插入于座椅靠背的内部的躯体(30b),头体(30a)是供头枕(4)的撑条插入的一侧的头体,在支撑件组装于座椅靠背时,支撑件的头体使座椅靠背下沉。头体具有突出部(30d)和缩颈部(30c、130c),缩颈部(30c、130c)设于比突出部靠近躯体的一侧,相对于突出部形成缩颈。缩颈部的缩颈的程度设定成在将支撑件组装于座椅靠背的状态下,支撑件的头体的缩颈部使座椅靠背下沉时,突出部也与该下沉的座椅靠背的下沉面干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详细而言,涉及将用于组装头枕的支撑件组装于座椅靠背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以往,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头枕通过向组装于座椅靠背的支架的支撑件孔插入支撑件并向该插入的支撑件的撑条孔内插入头枕的撑条而组装于座椅靠背。在此,支撑件例如图9所示,支撑件230具有不会插入于座椅靠背的内部的凸缘状的头体230a和插入于座椅靠背的内部的躯体230b,头体230a是供头枕的撑条插入的一侧的头体。这样的支撑件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06-198226中。当将这样的支撑件230组装于座椅靠背203时,通常,成为该头体230a使座椅靠背203下沉的姿态(参照图10~11)。因此,能够抑制头体230a从座椅靠背203的上表面的突出量。因此,能够提高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外观。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从提高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外观的观点出发,座椅靠背203的下沉量增多。因此,该下沉的座椅靠背203的下沉面203a(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变得陡峭而产生褶皱。当这样产生褶皱时,会使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外观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使座椅靠背下沉而抑制支撑件的头体从座椅靠背的上表面的突出量且不会在座椅靠背的下沉面产生褶皱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包括:座椅靠背;组装于座椅靠背的支撑件;及具有插入于支撑件的撑条的头枕。支撑件具有不会插入于座椅靠背的内部的凸缘状的头体和插入于座椅靠背的内部的躯体,所述头体是供所述撑条插入的一侧的头体。在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在支撑件组装于座椅靠背时,支撑件的头体使座椅靠背下沉。头体具有突出部和缩颈部,所述缩颈部设于比突出部靠近躯体的一侧,相对于突出部形成缩颈。缩颈部的缩颈的程度设定成在将支撑件组装于座椅靠背的状态下,支撑件的头体的缩颈部使座椅靠背下沉时,突出部也与该下沉的座椅靠背的下沉面干涉。
根据该结构,在将支撑件组装于座椅靠背而该组装的支撑件的头体使座椅靠背下沉时,成为突出部按压该下沉的座椅靠背的下沉面的姿态。因此,能够使该下沉面的角度平缓,因此能够防止该下沉面产生褶皱。
缩颈部可以是阶梯部,或者可以是具有从突出部变尖细的形状的倾斜部。
在缩颈部为阶梯部的情况下,在将支撑件组装于座椅靠背而该组装的支撑件的头体使座椅靠背下沉时,突出部与座椅靠背的下沉面成为线接触。因此,能够使从头体向该下沉面的压力集中。因此,例如,较大的张力作用于座椅靠背的表面的靠背罩,因此能够利用该靠背罩良好地覆盖座椅靠背。
缩颈部可以在支撑件的整个外周形成。根据该结构,座椅靠背的下沉面能够在其整个区域防止产生褶皱。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构件,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图。
图3是图2的支撑件的放大图。
图4是说明将图3的支撑件向支架组装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5是说明将图3的支撑件向支架组装之后的状态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0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