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鲍曼不动杆菌假定蛋白A1S_1462蛋白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00665.1 申请日: 2015-04-24
公开(公告)号: CN104861048B 公开(公告)日: 2018-06-08
发明(设计)人: 蔡昌芝;曾浩;邹全明;冯强;石云;魏振波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4/22 分类号: C07K14/22;C07K19/00;C12N15/31;C12N15/62;C12N15/70;C12N1/21;C07K16/12;A61K39/02;A61P31/04
代理公司: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代理人: 胡荣珲
地址: 400038 重*** 国省代码: 重庆;50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重组蛋白 制备方法和应用 蛋白 单价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重组 免疫保护效果 重组蛋白表达 氨基酸序列 亚单位疫苗 诊断试剂盒 动物实验 分离纯化 高效安全 检测试剂 联合疫苗 疫苗研究 感染 成熟肽 亚单位 佐剂 制备 疫苗 融合 防治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A1S_1462的重组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重组蛋白包含A1S_1462成熟肽,该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该重组蛋白表达量高,便于分离纯化,高效安全,可以直接与佐剂配合使用,用于制备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亚单位疫苗以及相关的检测试剂盒。经动物实验证实,所述基因工程重组单价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为进一步的联合疫苗和多亚单位融合疫苗研究打下基础,同时对防治疫苗和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鲍曼不动杆菌假定蛋白A1S_1462蛋白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属于条件致病菌。该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菌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国内资料表明,鲍曼不动杆菌约占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7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已达63.0%~89.9%。对四种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酶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菌达96.3%。我国目前的绝大多数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鲍曼不动杆菌派酮/舒巴坦和多黏菌素B保持敏感,但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效果较差。

由于现有抗生素难以有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而新的可以用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生素在短期内无法获得的情况下,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也变得日益复杂,近年来医学界的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研究学习者也对鲍曼不动杆菌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相关研究。西班牙Michael J.McCnnell等人利用急性脓血症小鼠模型对鲍曼不动杆菌灭活全菌疫苗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同时,MichaelJ.McCnnell等人在2011年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外膜蛋白疫苗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OMC可以刺激T细胞分泌IFN-γ及活化Th1及Th2辅助B细胞分泌IgG抗体,均对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但是以上全菌疫苗和外膜复合物疫苗成分复杂,同时含有大量的内毒素,对机体的毒副作用较大,因此研发一种质量可控,安全有效的鲍曼不动杆菌疫苗是必然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鲍曼不动杆菌蛋白A1S_1462蛋白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蛋白可应用于制备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亚单位疫苗以及相关的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鲍曼不动杆菌A1S_1462重组蛋白,包含A1S_1462成熟肽,所述成熟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所述重组蛋白通过标签蛋白GST融合表达,所述标签蛋白融合于所述A1S_1462蛋白的N端。

所述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还包括在SEQ ID NO.1的氨基端和/或羧基端缺失、替代、和/或添加了1-20个氨基酸残基的具有免疫原性的变体,该变体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的同一性。

该重组蛋白由融合表达并酶切后在成熟肽的的氨基端加入GPLGS五个氨基酸形成。

编码A1S_1462重组蛋白的多核苷酸。

A1S_1462重组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PCR的引物如下:

正向引物

5'-CGCGGATCCATGGCACCTGTAAAAGAACAAAAAAT-3'

BamH Ⅰ

反向引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06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