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腮腺炎的药物无效
| 申请号: | 201510200449.7 | 申请日: | 2015-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8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希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希梅 |
| 主分类号: | A61K36/81 | 分类号: | A61K36/81;A61P31/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小儿 腮腺炎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腮腺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小儿腮腺炎又称“痄腮”,是小儿特有的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的肿胀,酸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多见于5~10岁的儿童。本病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物经由呼吸道传播,四季均可发病,以晚冬早春多见。每年均有小的流行,由其是幼儿园、学校,对儿童危害较大。本病潜伏期较长,约14~25d,平均18d。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d。常一侧先肿2~3d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也有仅单侧肿大,或腮腺肿大同时有颌下腺肿大,甚或仅有颌下腺肿大或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腮腺炎的药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腮腺炎的药物,它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药制成:野火绳60份、惊风草50份、粘人花50份、粗叶耳草45份、断线蕨30份、剪刀草35份、紫云菜30份、琴叶榕30份、三爪金龙30份和山枇杷20份。
优选地,所述药物可以制成片剂、胶囊剂、软胶囊、丸剂、颗粒剂、滴丸剂或糊剂。
本发明还提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小儿腮腺炎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药制成:野火绳60份、惊风草50份、粘人花50份、粗叶耳草45份、断线蕨30份、剪刀草35份、紫云菜30份、琴叶榕30份、三爪金龙30份和山枇杷20份。
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野火绳为君药,惊风草、粘人花、粗叶耳草为臣药,断线蕨、剪刀草、紫云菜、琴叶榕、三爪金龙为佐药,山枇杷为使药。
本发明的药物的组方合理,疗效明确,可有效地治疗小儿腮腺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 本发明糊剂的制备
取野火绳60克、惊风草50克、粘人花50克、粗叶耳草45克、断线蕨30克、剪刀草35克、紫云菜30克、琴叶榕30克、三爪金龙30克和山枇杷20克,粉碎,过80目筛,加入水50毫升将粉末调成糊状,即得。
实验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来制定诊断标准如下:
1)起病时可有发热,1~2天后可见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有痛感及弹性感,通常先见于一侧,然后见于另一侧。
2)腮腺管口或可见红肿。腮腺肿胀约持续4~5天开始消退,整个病程约1~2周。
3)病前有痄腮接触史。
4)血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有增高和降低,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加。
5)并发脑膜炎或脑炎者,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糖正常,蛋白轻度增高。
6)尿和血淀粉酶可增高。
其主要症候表现为温毒袭表症: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选择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在3~9岁,平均5岁。就诊前病程均在3~24h内。
使用实施例中制备的糊剂来进行治疗,在腮腺肿大侧均匀涂上5克,外面用透气胶布固定。一日换药3次,随时观察患儿的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肿大的腮腺于l~3d消退,相应症状均恢复正常;
有效:肿大的腮腺于4~6d消退,且相应症状均恢复正常;
无效:肿大的腮腺消退超过7d,相应症状仍存在或出现并发症。
结果:
经过治疗,发现全部患儿肿大的腮腺在3天内全部消退,相应症状均恢复正常,因此全部符合显效的疗效评定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希梅,未经张希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004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