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护新移植常绿苗木的网围风障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98225.7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2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发明;李晓闻;王理德;王祺;刘开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移植 常绿 苗木 风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常绿植物移植到定植地点后的保护设施,特别是一种保护新移植常绿苗木的网围风障。
背景技术
用常绿苗木造林保证苗木成活的首选要求是苗木根系不能裸露在空气中,亦即要移植的苗木需带土球,这是常绿树种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学决定的。目前,关于常绿树种移植大都需带土球,并经过包装运输到移植点。但是,常绿苗木由于移植后缓苗期较长,生长缓慢,特别是西北地区的春季风沙严重,新移植的苗木,无保护或保护措施不当,往往影响常绿苗木移植后成活或保苗,即便是完好地带了土球,也无法保证新移植苗木有高的存活率。常规新移植常绿苗木的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下,有时成活率不到50%,这对常绿苗木移植造林和绿化造成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保护新移植常绿苗木的网围风障,克服和缓冲了春季大风和盛夏烈日直面苗木,使苗木在网内逐步适应新环境缓慢生长,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保护新移植常绿苗木的网围风障,包括支柱、横杆、遮阳防风尼龙网和拉丝,所述支柱呈多棱柱形分布且支柱的末端埋入刚定植的常绿苗木外围的地面,相邻的支柱的顶端用拉丝固定有横杆,所述遮阳防风尼龙网用拉丝从下至上固定在支柱和横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末端埋入地面18-22cm,所述支柱齐地面以上高度为1.5-2.0m。
为防止遮阳防风尼龙网的底部被风吹起,所述遮阳防风尼龙网的底部留出15-20cm用地表土埋压,,苗木顶端不用网遮盖遮阳防风尼龙网。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柱和横杆均设置为3-4个。
为了增强整个网围风障的抗风强度,所述支柱为直径4-6cm木杆或直径为2cm的金属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网能反复使用2-3次,支柱和横杆能多次反复使用,从而降低新移植苗木的保护成本,并具有显著防风效果和微气候调节如保温、保湿和避免强光灼伤等功能,特别是显著提高新移植常绿苗木成活率,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保护新移植常绿苗木的网围风障,包括支柱2、横杆3、遮阳防风尼龙网5和拉丝4,支柱2和横杆3均设置为3个,支柱2呈三棱柱形分布且支柱2的末端埋入刚定植的常绿苗木外围的地面1,相邻的支柱2的顶端用拉丝4固定有横杆3,遮阳防风尼龙网5用拉丝4从下至上紧紧固定在支柱2和横杆3上,立柱2的末端埋入地面1的深度为18-22cm,支柱2齐地面1以上高度为1.5—2.0m,支柱2视被保护常绿苗木大小,相邻的支柱2相距1-2m,为防止遮阳防风尼龙网5的底部被风吹起,遮阳防风尼龙网5的底部留出15-20cm用地表土6埋压,苗木顶端不用网遮盖遮阳防风尼龙网5。
为了增强整个网围风障的抗风强度,支柱2用直径4-6cm木杆。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一种保护新移植常绿苗木的网围风障,包括支柱2、横杆3、遮阳防风尼龙网5和拉丝4,支柱2和横杆3均设置为4个,支柱2呈四棱柱形分布且支柱2的末端埋入刚定植的常绿苗木外围的地面1,相邻的支柱2的顶端用拉丝4固定有横杆3,遮阳防风尼龙网5用拉丝4从下至上紧紧固定在支柱2和横杆3上,立柱2的末端埋入地面1的深度为18-22cm,支柱2齐地面1以上高度为1.5-2.0m,支柱2视被保护常绿苗木大小,相邻的支柱2相距1-2m,为防止遮阳防风尼龙网5的底部被风吹起,遮阳防风尼龙网5的底部留出15-20cm用地表土6埋压,苗木顶端不用网遮盖遮阳防风尼龙网5。
为了增强整个网围风障的抗风强度,支柱2用直径为2cm的金属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未经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82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紫肉血桃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苹果炭疽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