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面异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510198176.7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0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黄紫娟;俞梁友;俞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15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面 织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异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双面异效织物是指织物正反面能够呈现不同色彩效果且能在素织机上织制的面料。常用的设计方法有几种,可利用单层织物正反组织结构的差异和经纬色彩的差别,使织物的正反两面形成不同的效应,但受另一系统纱线组织点在表面出现的影响,双面效应差;另一种设计方法是采用重经组织设计双面异效织物,织物的外观只能是条格,织物双面色彩效果较单一。
发明内容
为了丰富织物双面色彩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异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异效织物,包括表组织和里组织,所述表组织和所述里组织通过规则的接结组织组合成一体;所述表组织和里组织均包括均匀分布的经线和均匀分布的纬线,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相互垂直交织,所述表组织的经线和纬线配合或者配色模纹形成第一图案,所述里组织的经线和纬线配合或者配色模纹形成第二图案。
作为优选,所述表组织的经线与所述里组织的经线的排列比是1∶1、1∶2或1∶3。
作为优选,所述表组织的纬线与所述里组织的纬线的排列比是1∶1、1∶2或1∶3。
作为优选,所述表组织是经面组织或者同面组织。
作为优选,所述里组织是纬面组织或者同面组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上述的双面异效织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表组织和里组织的组织结构;
步骤(2),根据所确定的表组织和里组织的组织结构设计图案,所述表组织的经线和纬线配合或者配色模纹形成第一图案,所述里组织的经线和纬线配合或者配色模纹形成第二图案;
步骤(3),将表组织和里组织组合成一体。
作为优选,步骤(1)中选用的表组织是经面组织或者同面组织。
作为优选,步骤(1)中选用的里组织是纬面组织或者同面组织。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表组织和所述里组织的色纱颜色和以及颜色的排列不同。
作为优选,步骤(3)中通过接结组织将所述表组织和所述里组织组合成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面异效织物制造方法简单,得到的双面异效织物,包括表组织和里组织,所述表组织和所述里组织通过规则的接结组织组合成一体;所述表组织和里组织均包括均匀分布的经线和均匀分布的纬线,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相互垂直交织,所述表组织的经线和纬线配合或者配色模纹形成第一图案,所述里组织的经线和纬线配合或者配色模纹形成第二图案。所述表组织的第一图案与所述里组织的第二图案可以独立设计各种不同的图案,互不影响,使织物达到双面异效的效果,丰富织物双面色彩效果,双面效应较好,得到的织物双面均可以正常使用,提高了织物产品的利用率,通过不同颜色的经线和纬线配合形成配色模纹,可以使织物正反面图案种类更加丰富。使织物的图案种类不限于条格状,可以使任意一种图案,丰富了织物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表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里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接结组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3,一种双面异效织物,包括表组织A和里组织B,表组织A和里组织B均包括均匀分布的经线(a~p)和均匀分布的纬线(1~16),所述经线(a~p)和所述纬线(1~16)相互垂直交织,所述表组织A的经线(a~p)和纬线(1~16)配合或者配色模纹形成第一图案,所述里组织B的经线(a~p)和纬线(1~16)配合或者配色模纹形成第二图案;所述表组织A和所述里组织B通过规则的接结组织C组合成一体。
所述表组织A可以是经面组织或者同面组织,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是同面组织,所述表组织A的经线和纬线以16条为一个颜色循环,其中,所述表组织A的经线(a~p)中a~h号经线是黄色,i~p号经线是土黄色,1~16号纬线绿色,得到的同面组织外观出现类似麦穗图案。其中,″×″代表经组织点,空白处代表纬组织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8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菌被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获取高强度蚕丝纤维的工艺方法及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