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串联聚风散热发电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96159.X | 申请日: | 2015-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6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生 |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3096 江西省景***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串联 散热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循环串联聚风散热发电等多领域用途的发电机,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中央空调循环水电机散热,集聚风散热的循环串联结构;设计为旋叶空心环的聚风负压发电系统,即循环水用水泵等的均可应用的循环聚风散热发电系统(简称“循环串联聚风散热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现有循环水及电动设备散热排风的无形消耗被动浪费,有限的风能资源没有合理利用的前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关键创新点:一:利用电动机水泵的散热排风;二:聚风风洞产生漩涡效应;三:散热排风中间贯穿无阻力直通;四、风内旋转外挟大气压力被压缩加强内射速;五:负压离心真空;六:环壁旋叶式无磁阻发电结构。
本发明技术方法:根据旋叶发电机受风能动力的物理特性,利用条件风聚能的方法,改变条件设计有电动机/水泵散热排风聚能的方式,以动(洞)带静促进内旋转;并吸引大气压力使内闭合输出端口风速度强度聚合产生负压离心真空压力倍增作用,达到高效利用节能安全的效果。
本发明创造系统包括:散热扇叶A、电动机B、转轴一、排风扇叶、转轴二、转轴连接器、通风管、外聚风、转轴三、散热风、聚风、引风、固定支架、定子、旋叶E、旋叶固定支架、轴承外壁、轴承内壁、旋转方向、聚风管入口、发电机聚风出口方向、聚风管D、聚风管出口、聚风出口方向。
6转轴连接器一端连接5转轴连接1散热扇叶A连接转轴连接2电动机 B连接9转轴连接4排风扇叶构成动力和排风散热及聚风系统。
13固定支架内置14定子连接17轴承外壁连接18轴承内壁连接16旋叶固定支架连接15旋叶E构成空心环发电系统。
22聚风管D二端分别设置20聚风管入口和23聚风管出口构成聚风通道结构。
6转轴连接器另一端连接外连接动力或水泵为驱动传动装置。
2电动机B通电产生动力通过6转轴连接器另一端驱动传动其他动力或水泵同时带动1散热扇叶A和4排风扇叶工作产生风能效果吹动风能发电机产生电能且排出的聚风能量经过22聚风管D再次被利用吹动a推动b推动e推动d又吹动A构成自我循环串联良性的增速吹动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循环串联聚风散热发电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专利电动机/水泵等效图。
图3为本发明专外加扇叶及导风管等效图。
图4为本发明专利空心环旋叶发电机等效图。
1、散热扇叶A;2、电动机B;3、转轴一;4、排风扇叶;5、转轴二;6、转轴连接器;7、通风管;8、外聚风;9、转轴三;10、散热风;11、聚风;12、引风;13、固定支架;14、定子;15、旋叶E;16、旋叶固定支架;17、轴承外壁;18、轴承内壁;19、旋转方向;20、聚风管入口;21、发电机聚风出口方向;22、聚风管D;23、聚风管出口;24、聚风出口方向。
由1散热扇叶A和2电动机/水泵/B与4排风扇叶及15旋叶/E等构成循环串联聚风散热发电系统。
6转轴连接器一端连接5转轴连接1散热扇叶A连接转轴连接2电动机 B连接9转轴连接4排风扇叶构成动力和排风散热及聚风系统。
13固定支架内置14定子连接17轴承外壁连接18轴承内壁连接16旋叶固定支架连接15旋叶E构成空心环发电系统。
22聚风管D二端分别设置20聚风管入口和23聚风管出口构成聚风通道结构。
6转轴连接器另一端连接外连接动力或水泵为驱动传动装置。
2电动机B通电产生动力通过6转轴连接器另一端驱动传动其他动力或水泵同时带动1散热扇叶A和4排风扇叶工作产生风能效果吹动风能发电机产生电能且排出的聚风能量经过22聚风管D再次被利用吹动a推动b推动e推动d又吹动A构成自我循环串联良性的增速吹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并对照附图1循环串联聚风散热发电系统发明专利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电动机及循环水水泵。
本发明方法由1散热扇叶A和2电动机B与4排风扇叶及15旋叶E等构成循环串联聚风散热发电系统。
利用本循环串联聚风散热发电技术,借用循环水水泵散热排风,作为动力,推动发电机的旋叶旋转,构成风聚能空心环发电系统。
6转轴连接器一端连接5转轴连接1散热扇叶A连接转轴连接2电动机 B连接9转轴连接4排风扇叶构成动力和排风散热及聚风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生,未经李德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61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接驱动永磁风力致热系统
- 下一篇:风电偏航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