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91685.7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0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安利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反流性 食管炎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制剂。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而亚洲地区发病率低。这种地域性差异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
本病的发病病因有:食管或胃手术刺激,呕吐物刺激,饮食不当,某些药物不良作用以及一些内在因素等,患有此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上腹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嗳气,烧心,反流等症状,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有咽下困难、出血、贫血的症状。
随着此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是以抗酸、促进胃动力以及黏膜保护为主,但是普遍存在费用高、副作用大,疗程长,易复发的情况,并且许多患者对西药有不良反应,给患者身体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对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治疗时间短,不易复发的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发明人在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观察到反流性食管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根据该病症的发展规律,以及中药的配伍原则,并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反复探索总结出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制剂的新配方,本发明选择桃仁、柴胡、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三七、元胡、蒲黄、枳壳、红花、党参、陈皮、茯苓、法半夏、黄芪、干姜、小茴香、丁香、吴茱萸、梅花、月季花、佛手、郁金、炙甘草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使之具有活血行气、疏肝解郁、养阴生津、行滞消胀的功效,从而能够有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本发明中药物的作用:
其中:
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 或山桃 Prunus davidiana (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桃仁祛瘀之力较强,又称破血药,用于治疗血瘀、癓瘕,常配红花、当归。桃仁对血流阻滞、血行障碍有改善作用,能使各脏器各组织机能恢复正常。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北柴胡)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南柴胡)的根或全草。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柴胡具有良好的疏肝解郁的作用,为治疗肝气郁滞的要药,对胁肋疼痛无论内由肝郁、外由伤仆者,皆可应用。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性味:甘、辛、苦,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当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挥发油有镇静、催眠、镇痛、麻醉等作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据《本草正》载: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性味:辛,温。归肝、胆、心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本品辛散温通,能上行巅顶,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抗菌作用等体外试验:川芎对大肠、痢疾(宋内氏)、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川芎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安利,未经刘安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916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