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术后三叉神经痛的中药配方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87378.1 | 申请日: | 2015-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0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 发明(设计)人: | 郭巍;侯鹏志;薛小光;孟娜;殷华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巍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25/02;A61K35/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术后 三叉 神经痛 中药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术后三叉神经痛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痛如放电、刀割样的疼痛症状、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疾病。发病率高,在神经外科手术后易发生,年龄多在40岁以后,女多于男。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目前的治疗方法副作用大,用药成本高,易反复,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显著的治疗术后三叉神经痛的中药配方,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能够有效地治疗术后三叉神经痛。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白花鹅掌柴5-10份、川芎5-10份、白芷5-10份、制川乌3-5份、藁本3-5份、细辛3-8份、荜拨5-10份、甘草3-5份、麻黄3-5份、制附子2-3份、鬼毛针5-8份、麝香3-5份、苏合香3-5份、薄荷3-5份、茉莉3-5份、吴茱萸5-10份、钩藤3-8份、胆星2-3份、干姜2-3份、防风3-5份。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优选为按下述重量份数制备:白花鹅掌柴8份、川芎8份、白芷8份、制川乌4份、藁本4份、细辛5份、荜拨8份、甘草4份、麻黄4份、制附子2份、鬼毛针6份、麝香4份、苏合香4份、薄荷4份、茉莉4份、吴茱萸7份、钩藤5份、胆星2份、干姜3份、防风4份。
将上述各原料药制成本发明的中药汤剂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按上述重量份数取上述中药原料,将上述原料药打粉后过100目筛,然后浸泡于相当于药粉量1.5-2倍量的75%(V/V)医用酒精中,密封9天,取上清液,阴凉密闭备用。
用法:将药液滴到外耳道,视病情轻重每次1-5滴(60滴10毫升),早晚各1次滴耳,每次滴药后侧枕保持10-15分钟,药物有效成分吸收后,用医用棉签擦拭即可。
药理分析:
白花鹅掌柴:味微苦;涩;性温。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
川芎:主治湿热黄疸,目赤肿痛,化脓性中耳炎,腮腺炎,淋巴结炎,疥癞,血崩,乳腺癌,跌打损伤。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制川乌:味辛、苦,性热。归心、肝、肾、脾经。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藁本:味辛,性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表证,巅顶疼痛,风湿痹痛。
细辛:性辛,味温,有小毒,归肺、心、肾经。功能祛风,散寒,行水,开窍。主治风冷头痛,风湿痹痛,齿痛,鼻渊,痰饮咳逆。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细辛镇痛作用明显。
荜拨:功能温中散寒,下气止痛。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偏头痛,鼻渊,冠心病心绞痛;外治牙痛。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清咽利嗓,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制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鬼毛针:微苦;性温;肝经:活血定痛。主跌打损伤;骨折疼痛;偏头痛,各种神经痛,腰腿疼痛,风湿痹痛。
麝香:性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苏合香:有开窍辟秽,开郁豁痰,行气止痛的功效。
薄荷:味辛,性凉。入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茉莉:取全草;苦,温。有毒。麻醉,止痛。用于跌损筋骨,龋齿,头痛,失眠。
吴茱萸: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巍,未经郭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73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