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86556.9 | 申请日: | 2015-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0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如;李新荣;杨昊天;高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张华芳 |
| 地址: |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野外 全自动 增减 装置 | ||
1.一种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包括三角固定槽(1)、连接角爪(2)、V型遮雨槽(3)、托杆(4)、连接杆(5)、托架(6)、稳定基座(7)、雨量控制区(8)、引流器(9)、集雨槽(10)、雨水转移管(11)、雨量采集器(12)及其固定架(13)、增雨管(14)、U型托架(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植物高度采集器(16)、数据采集仪(17)、数据处理器(18)和雨量采集单元(19),所述的三角固定槽(1)与稳定基座(7)通过4个连接杆(5)连接;连接杆(5)与三角固定槽(1)之间通过连接角爪(2)连接;三角固定槽(1)上设有V型遮雨槽(3);V型遮雨槽(3)的一端与引流器(9)连接;引流器(9)的出水口设置于集雨槽(10)上方;集雨槽(10)置于连接杆(5)上端的托架(6)上;集雨槽(10)与雨水转移管(11)连接;雨水转移管(11)与雨量采集器(12)连接;雨量采集器(12)与增雨管(14)连接;增雨管(14)置于U型托架(15)上;雨量采集器(12)置于固定架(13)上;所述的植物高度采集器(16)包括拍照单元、高度测量单元和位置调节单元;所述雨量采集器(12)内壁设有雨量采集单元(19);高度测量单元与数据采集仪(17(连接;雨量采集单元(19)与数据采集仪(17)连接;数据采集仪(17)与数据处理器(18)之间无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雨管(14)两侧设有细小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量控制区(8)的边界设有隔板,该隔板垂直插入地下45cm,露出地表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器(9)的开口为漏斗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型遮雨槽(3)与水平面呈15°的夹角;所述的集雨槽(10)与地面呈15°的夹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量采集单元(19)用于测量汇入雨量采集器(12)中的水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拍照单元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对植物进行拍照;高度测量单元用于测量拍照单元同地表之间的距离;位置调节单元用于调节所述植物高度采集器在升降杆上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采集器和植物高度采集器将实时采集的数据分别通过雨量采集单元(19)和高度测量单元发送给数据采集仪(17),再由数据采集仪(17)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数据处理器(1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全自动增减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对拍照中的植物的顶端位置进行识别,并通过拍照图片中的植物顶端位置同设定的标准位置进行比较,来确定位置调节单元的调节幅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655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